A7是蘋果,也是業內第一款64位移動處理器。iPhone5s首發時,人們猜測它隻是上代A6 Swift架構的簡單改進,解決瞭內存延遲等問題而已。iPad Air發佈時,人們第一次知道其代號為Cyclone。著名科技評測網站AnandTech最近找到瞭蘋果官方文檔,挖掘瞭A7的一些技術細節。
A7 Cyclone是一個很寬的架構,每個時鐘周期最多可以同時解碼、發射、執行、收回6個指令/微操作,A6 Swift則最多不超過3個。A7的重排序緩沖達到瞭驚人的192,是上代的四倍多,正好與Intel Haswell架構一樣。分支預測錯誤懲罰也增加瞭,但幅度不大,而且又正好與Intel Sandy Bridge及其後的架構在同樣范圍內。
換句話說,A7的架構已經在某些方面和Intel桌面產品架構處於同一級別瞭。根據這些信息,A7架構簡圖是這樣的:
六個解碼器、九個執行單元端口,A7比其他任何移動處理器都要大,已經完全超越瞭高通Krait、Intel Silvermont,足以媲美Intel Core酷睿。iPhone5s發佈時,蘋果宣稱A7是“桌面級別架構”一點也不誇張。
A7是蘋果的一大步,但因為步子太大,應用跟不上,至今沒有一款能完全發揮其潛力,即使是蘋果自己的應用也做不到。另外,A7架構超前,但在內存上卻很吝嗇,iPhone s、iPad Air都隻有1GB。盡管蘋果可以做到隻需少量內存就能把系統性能發揮到極致,但是1GB畢竟太少瞭,是不可能完全發揮A7潛力的。或許蘋果考慮內存的高價格,也認為大傢短期內做不到,所以幹脆就不浪費更多內存?
接下來,蘋果A8又會如何設計?做得更寬嗎?性能改進仍有巨大的空間,尤其是提升頻率和效率。A7的頻率其實很低,iPhone5s和iPad mini 1.3GHz,iPad 1.4GHz,相比於高通驍龍最高已達2.5GHz有點相形見絀。A8會用上新的20nm工藝,完全可以在不增加功耗的情況下明顯提高頻率,就看蘋果願意不願意瞭。
Orignal From: 霸氣,蘋果A7處理器可媲美英特爾桌面C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