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國傢互聯網應急中心(CNCERT)發佈的“2013年我國互聯網網絡安全態勢綜述”顯示,有多傢廠商的路由器產品存在後門,可能被黑客控制從而危害到網上安全。
安全漏洞已影響大量用戶
報告稱,國傢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臺(CNVD)分析驗證,D-LINK、Cisco(思科)、Linksys、Netgear、Tenda(騰達)等多傢廠商的路由器產品存在後門,黑客可由此直接控制路由器,進一步發起DNS(域名系統)劫持、竊取信息、網絡釣魚等攻擊,直接威脅用戶網上交易和數據存儲安全,使得相關產品變成隨時可被引爆的安全“地雷”。以D-LINK部分路由器產品為例,攻擊者利用後門,可取得路由器的完全控制權,CNVD分析發現受該後門影響的D-LINK路由器在互聯網上對應的IP地址至少有1.2萬個,影響大量用戶。
國傢互聯網應急中心表示,CNVD及時向相關廠商通報威脅情況,向公眾發佈預警信息,但截至2014年1月底,仍有部分廠商尚未提供安全解決方案或升級補丁。“路由器等網絡設備作為絡公共出口,往往不引人註意,但其安全不僅影響網絡正常運行,而且可能導致企業和個人信息泄露。”
>>名詞解釋·後門
所謂後門,一般是開發軟件的程序員為瞭某種目的,在軟件中保留的不為外人所知的程序,通過後門,可以繞過軟件的安全機制直接獲得控制權限。有電信設備廠商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一些路由器廠傢在研發成品時,為瞭日後調試和檢測更方便,會在產品上保留一個超級管理權限,一般情況下,這個超級管理權限是不容易被外人發現的,但一旦被黑客所發現並破解,就意味著黑客可以直接對路由器進行遠程控制。
另外,如今很多路由器廠商實際上都是采用的同一種芯片解決方案,也就是說,如果最初的軟件系統層面存在後門,那麼中槍的會是多個品牌的多種產品。
>>業內說法
廠商需定期升級補漏洞
事實上,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一款網絡設備,不存在漏洞幾乎是不可能的,隻是看漏洞是不是容易被人發現並利用。一般來說,針對企業級的產品安全性較高,比較難被黑客攻破,隻是這類產品往往價格昂貴;而針對傢庭的產品,因為售價和成本的限制,在安全防護上不會做得太強。“就像銀行金庫密碼鎖和傢用防盜門鎖的區別。”他表示,對於普通傢用路由器來說,從技術層面上提高安全性的一個方式就是廠商定期進行升級,把一些已經被人發現的漏洞補上。
Orignal From: 多傢廠商路由器被曝存在安全後門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