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微軟與谷歌又打起瞭口水戰,甚至是短兵相接。Youtube的廣告問題隻是微軟與谷歌積怨爆發的導火索。這是舊時代的英雄與新時代的巨人進行的頂上之戰。今日有國外網站撰文談論倆傢公司的恩怨情仇,以下為文章全文:谷歌憑借其強大的生態系統,Chrome瀏覽器,Gmail,YouTube和它的搜索引擎已經觸碰到用戶生活的方方面面。對部分人來說,谷歌幾乎就是互聯網的代名詞。



微軟這傢曾經輝煌的軟件公司,在進入互聯網時代之後,一直嘗試模仿谷歌的業務,但迄今為止收效甚微。新時代已經到來,曾經的巨人能否華麗蛻變,一切都是未知之數。



師夷長技以制夷



2009年,微軟推出必應搜索引擎,這是微軟復制谷歌業務最明顯的例子。雖然必應在默默成長,但相比谷歌仍然小巫見大巫。截至今年4月份,谷歌仍然占據桌面搜索大約三分之二的市場份額,必應為17%。谷歌仍然是搜索界的無冕之王,而且在可預見的將來這一優勢都不會改變。



搜索隻是其中一列,微軟一直是谷歌業務的快速追隨者。比如重新設計Hotmail功能頁,使其越來越像Gmail;創建SkyDrive的雲存儲服務;以及類似Google Doc的雲端文字處理應用Office 365。



不 過,隻說微軟模仿谷歌未免有些偏頗。谷歌其實也在模仿微軟的一些業務,隻不過谷歌做的更加漂亮。谷歌將前互聯網時代的一些功能搬進瞭新時代。谷歌的 Google Doc顯然就是模仿微軟Office,隻不過刪去長尾功能,搬上瞭雲端。但這種模仿也讓微軟倍感壓力,所以微軟版本的雲端Office隨即登場。



阿喀琉斯之踵



不 過多年以來,谷歌都無法擺脫一個死穴-用戶隱私,因為這一死穴正是谷歌強大的來源。微軟也一直用這一論調攻擊谷歌,努力用陰謀論調為谷歌蒙上一層陰影。雖 然我們無法確定谷歌對用戶隱私的攫取是否會用做不法用途。但可以肯定那些全面擁抱谷歌生態系統的用戶,已經將他們的生活暴露給這傢搜索巨人。事實上,通過 網絡搜索和瀏覽歷史記錄,谷歌可能比這些用戶的傢庭成員還瞭解他們。



微軟在發現瞭谷歌的軟肋之後,就一直沒有停止過對此的攻擊。在微軟公司 最近的廣告活動上,就曾試圖揭示谷歌這些令人“毛骨悚然”的陰暗面:谷歌郵件系統可以肆意閱讀用戶的電子郵件;谷歌將Android應用程序購買者的個人 信息轉交給相應的開發者;谷歌的Chrome瀏覽器允許谷歌公司跟蹤用戶的瀏覽記錄。



我行我素



不過不知道是用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還是他們根本不在乎。微軟長久以來的攻擊並沒有起到作用。也許大多數人並不關心,也許隻有小部分IT背景的用戶會去認真閱讀谷歌的隱私協議條款,大部分人的選擇都是默認,“我知道瞭”。



我 不否認,所有人都關心隱私問題。但是相比方便的應用功能,隱私有時隻能是末位選擇。最簡單的例子就是Facebook,如果你認真閱讀Facebook的 隱私協議,你會發現Facebook就差把你的生辰八字算一算瞭。但是一切並不妨礙社交網絡風靡全球,社交的吸引力大於保護隱私的吸引力。



所以隱私問題本身並不會阻止谷歌的步伐。微軟希望,指出谷歌的隱私問題後,用戶會開始流向自己的平臺。但是它沒有想到用戶隻需要得到良好的服務。也許微軟可以改變競爭策略瞭,集中精力砥礪自己的服務品質,而不是把精力放在攻擊谷歌上。





Orignal From: 微軟谷歌巔峰對決:互抄 直擊要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x0z7blog01 的頭像
    x0z7blog01

    x0z7blog01的部落格

    x0z7blog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