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50年我們吃什麼?

我還記得第一次吃美式快餐的經歷,當時利物浦開瞭一傢漢堡王分店,我就和朋友們一起過去嘗鮮。當時的細節已經十分模糊,隻記得櫃臺前長長的隊伍拐瞭好幾個直角,排的十分整齊,不像利物浦當地的炸魚&薯條店裡,人們喜歡排成蛇形。我記得當時馬上就要吃到又薄又脆而不是英國賣的軟綿綿的炸薯條時激動的心情。不過我運氣不好,等我排到隊伍前面時,脆薯條已經賣完瞭。

我還記得我第一次吃獼猴桃,我叔叔在當地一傢菜販那裡發現瞭這種水果,買回來後我們圍著這顆毛蛋坐瞭很久,不知道何從下手。

我還記得當我搬去美國生活時,第一次發現比英國超市好太多的OJ超市,這裡的無菌科技的使用率比英國更高。

我不記得什麼時候吞下第一口轉基因食品,不過我人生中一半的時間在吃它們。

我還記得第一次參加IFT食品科技展時,中國廠商隻租瞭幾個小攤位賣他們的檸檬酸,今天中國廠商在IFT的參加規模已經今非昔比。

我還記得第一次在超市裡見到有機食品時自己驚喜的心情。

今天,45歲的我吃的食物和小時候吃的可謂有天壤之別。也許是因為今天的食物比起以前更加便宜、更加好吃也更加多樣化、所以今天的人們與飲食相關的疾病要比過去嚴重得多。世界在慢慢變化,我們吃的食物也一直在改變。我們留給子孫的世界將更加擁擠、更加炎熱、人們更富裕的同時,彼此之間的聯系也更加密切。過去是發展中國傢的國傢已經成為發達國傢,世界權力的中心也隨之遷移。

世界在變化,我們吃的食物又會發生什麼變化?食物又對世界有什麼影響?對此,英國食物科技研究院發起瞭“2050未來食物”,我也參與其中,活動的目的正是用科學解答上面提出的問題。

我們采訪瞭全球75名科學傢和思想領袖,從他們口中,我們知道瞭他們的研究和對未來食物的見解。

在最近一期2050未來食物中,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植物遺傳學科學傢Pam Ronald認為“有機食品與轉基因食品之爭實際上不應該發生的爭論。因為兩者的目的是相同的,那就是生態農業。”

Isha Datar在談到自己的研究成果時說:“肉類生產效率普遍不高,牛吃下7公斤食物,隻能生產1公斤牛肉,更別提砍伐森林和牛向空氣中排放的溫室氣體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在其它的采訪中,Caroline Smith DeWaal闡述瞭她在美國公共利益科學中心(CSPI)關於食品安全的研究,Michelle Perchonok解釋瞭NASA目前面臨的未來火星任務食品開發問題,Marie Wright解釋瞭如何從自然界提取風味物質,使加工食品更加好吃。

這些女性的奇思妙想和辛苦付出都是為瞭改變我們的飲食方式。她們的研究是否能夠成功,最後還要看消費者和政客們如何對待。



Orignal From: 2050年我們吃什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x0z7blog01 的頭像
    x0z7blog01

    x0z7blog01的部落格

    x0z7blog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