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運載火箭“羅老”號的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發射計劃於今天下午進行。自李明博擔任韓國總統以來,“羅老”號試射過兩次,均告失敗,可謂命運多舛。評論稱,李明博政府急於進行“羅老”號“終極發射”,一方面是李明博想借此完成“卸任演出”,一方面是試圖塑造韓國“準大國”地位,以期在朝韓對話中掌握更多籌碼。
缺乏自主開發技術求助俄羅斯 發射屢失敗
兩個月前,在全南高興郡的羅老航天中心,距離“羅老”號預定發射時間還差16分52秒之時,倒計時鐘表突然停止,指揮部中幾名技術人員摘下耳機。不久後,發射場的廣播響起“在檢驗上端狀態時發現瞭問題”,這意味著“羅老”號發射任務取消,而這已經是其第三次發射任務啟動後再一次取消瞭。
相似的情況遠不止這一次。作為韓國首枚運載火箭,“羅老”號於2009年、2010年的兩次發射均以失敗告終,且其間發射也經歷瞭反反復復的推遲。
韓媒稱,“羅老”號首次發射失敗的原因是整流罩分離異常,火箭未能送衛星進入預定軌道;第二次失敗系第一級和第二級火箭推進器之間一個螺栓引發瞭問題,從而引起火箭爆炸。韓方稱,爆炸原因在於俄羅斯的設計。
“羅老”號是韓俄兩國的合作產品。據悉,韓方2002年啟動這項火箭工程,但由於自身航天工業基礎薄弱因而向外國求援。
在美日兩盟國紛紛以“擔憂利用研發火箭技術為由發展洲際導彈”為由拒絕與韓國合作後,這個懷抱“太空夢”的國傢便把目光轉向瞭另一個航天大國俄羅斯。於是,兩國在2004年達成合作研發協議,俄方負責建造推力為170噸一級火箭助推器,而僅有8噸推力的二級火箭由韓國制造。
至此,“羅老”號項目正式上路,但韓方認為,與俄方的合作協議是一個“不平等條約”。
首先,韓國以2億美元價格從俄羅斯手中引進一級火箭,遠高出市場價。其次,一級火箭在進入韓國後,韓方科學傢無權過問。韓國火箭專傢尹雄燮表示,“一級火箭傳送的數據都被處理成暗號,隻有俄羅斯技術人員能看懂”。再次,在前兩次發射失敗後,韓國也不能自主進行“羅老號”殘骸的打撈。因為俄方擔心技術遭泄漏,在合同中明確規定必須在其主導下才可展開打撈工作。
鑒於運載火箭是將衛星發射到太空的運載體,是宇宙尖端科技的體現,世界上隻有美國、俄羅斯、中國、日本等9個國傢擁有該項技術,對於一級火箭的建造,俄羅斯較為謹慎,核心技術不出售。
不僅如此,“羅老”號由兩個國傢100多個機構聯合研發,也存在許多不協調的地方,高麗大學教授徐勛如是說。
韓國缺乏自主開發火箭技術的能力,在第二次發射失敗後,曾以拒絕向俄方支付部分款項為條件,要求對方助其進行第三次發射。同時,韓國國內對於自主開發一級火箭的呼聲也日益高漲。
火箭技術成“棋子” 韓望爭取與朝對話籌碼
即使在缺乏獨立技術和盟友幫助的情況下,韓國人也從未放棄過送火箭上天的念頭,“捆綁式”發射一再令人失望,也在所不惜。
第三次發射任務再次延期後,韓國《中央日報》用“全民充滿失望和嘆息”來表達當時的國民心情。調查顯示,超過80%的受訪者表示不管“羅老”號第三次發射成功還是失敗,韓國仍需繼續開發航天運載器。
因沒有可獨立發射的火箭,韓國在太空用來觀測氣象的人造衛星都是耗費巨資委托法國或日本代為發射的。也因此,“羅老”號寄托著這個國傢和民族的“太空夢”,讓李明博政府一而再,再而三地急於嘗試。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教授張璉瑰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指出,李明博政府希望借助“羅老”號的成功發射提升韓國民族自信心,謀求強化“準大國地位”。
除急欲躋身“太空俱樂部”之外,通過提升航空技術為發展帶去新的增長力、在國際商業衛星發射市場上分一杯羹,並推動彈道導彈技術的提升,也無疑是韓國所企盼的連帶經濟和軍事效應。
有分析稱,李明博急於在卸任前發射“羅老”號,也有他的“算盤”。迄今為止“羅老”號隻發射過兩次,結果不是墜毀就是爆炸,且都在李明博任內發生。不單如此,他執政5年政績平平,又因“私宅門”以及親戚收受賄賂的事件,在國人心中的形象一再打折扣。李明博把政治生命最後一個賭註壓在“羅老”號上,有種欲“將功補過”的急切。如果火箭第三次發射能夠成功,那或許會成為他最值得炫耀的一筆政治遺產。
值得關註的是,促使韓方對火箭開發如此熱衷的,還有“來自北方的壓力”。朝鮮半島南北對峙已有60餘年,火箭運載技術和運載能力的競爭是朝韓對抗和心理戰的重要領域。張璉瑰教授對此指出,如果韓國能夠獨立發射搭載衛星的火箭,就可以密切監視朝鮮舉動,進而期待能夠在朝韓對話中擁有更多籌碼。
朝方去年12月宣佈用“銀河3” 號火箭把“光明星3”號二期科技衛星成功送入太空,更是刺痛瞭韓國的神經。作為兩國“暗戰”的重要領域,韓國在研究火箭發射技術上一直以朝鮮為競爭對手,它積極打撈“銀河3”號殘骸,並對其進行縝密研究。
1月24日, 韓國在聯合國安理會通過制裁朝鮮的第2087號決議後兩天,就正式宣佈將第三次發射“羅老”號,且表示發射程序演練已於當天開始。同日,朝鮮以國防委員會的名義發表聲明,全面駁斥聯合國安理會涉朝決議,稱將進行更高水平的核試驗。朝鮮還警告稱,如果韓國履行聯合國對朝制裁決議,將采取“物理性的應對措施”,甚至表示“對朝制裁”意味著對朝宣戰。
韓朝彼此心存芥蒂,而火箭技術的開發就成為較量的一顆重要棋子,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朝鮮半島局勢的走向。
韓發射火箭凸顯太空資源重要性
對於朝韓兩國接連發射火箭或許會引起東北亞局勢不穩的猜測, 張璉瑰教授認為,如果韓國這次成功發射“羅老”號,不會對東北亞局勢產生較大沖擊。周邊國傢都已經具備這種技術,至多朝鮮會稍顯敏感。
不過,韓國對朝鮮的刺激也是有限的。評論指,朝鮮本身擁有一定的軍事工業基礎,且成功發射瞭“光明星3號”二期衛星。並且,它搭載衛星使用的“銀河3號”火箭擁有二級液體發動機,從這一點來講就比“羅老”號高級很多。
張璉瑰還表示,就算韓國第三次發射“羅老”號取得成功,也不會引起東北亞軍備競賽。他指出, “羅老”號的火箭技術與導彈技術是兩碼事,即使發射成功也無法直接用於導彈開發。
不過,值得註意的一點是,從韓國急於邁開太空探索的步伐可以看出,太空領域的競爭將“決定著未來”。專傢稱,一顆火箭的開發或試射看起來和普通人距離很遠,但實際上無論是打電話、看衛星電視,還是拿起手機、使用GPS定位,都離不開人造衛星。當前可用的空間資源對人類來說,是有限的,如今像韓國、印度等國都在積極搶占空間資源,未來的空間競爭或將趨於激烈。
Orignal From: 兩次失敗後,韓國“羅老”號今日進行終極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