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科學傢造出地球有史以來的最高溫度:4萬億攝氏度

科學傢制造出地球有史以來的最高的溫度——4萬億攝氏度。吉尼斯世界紀錄已確認瞭這個溫度,它是太陽中心溫度的25萬倍,上次出現這樣的溫度還是大爆炸發生的時候。

科學傢在美國紐約市佈魯克海文國傢實驗室一個巨型核原子加速器中制造瞭超熱爆炸,生成有史以來的最高溫度,這個過程隻持續不到十億分之一秒。這項實驗為科學傢進一步瞭解130億到140億年間宇宙在一次大爆炸中的形成過程提供瞭新線索。

在4萬億攝氏度下,普通物質都會被分解成在宇宙誕生後存在數微秒的亞原子湯。這項實驗的負責人史蒂文-維格多博士表示:“提到這種超熱物質,有許多很酷的事實,我們根本無法預測這種近乎完美的液體行為。”

在實驗室制造的這種溫度比太陽熱25萬倍。

這是美國紐約市長島佈魯克海文國傢實驗室的鳥瞰圖。物理學傢在這裡再造瞭像宇宙大爆炸一樣的溫度。圓圈上的6個長方形代表著制造這種溫度的質子碰撞。

一名佈魯克海文國傢實驗室工作人員正在一個6.8萬加侖的水池上工作。在回收處理前,這些來自反應堆的乏燃料棒被儲存起來。

在佈魯克海文國傢實驗室相對論重離子對撞機中,以近光速的速度撞擊金離子或帶電金原子,從而生成這種溫度。相對論重離子對撞機是一個2.4英裡(約合3.84公裡)長的圓形裝置,埋在紐約市的厄普頓地下12英尺(約合3.6米)處。

科學傢通過觀察從這種超熱物質發出的光的顏色測量瞭它的溫度,這種方法類似於通過觀察鐵棒輝光判斷它的熱度。這些美國研究人員將用數年研究這種爆炸的結果,以便尋找微小的不規則行為,從而解釋物質成群聚在宇宙大爆炸後生成的原始熱湯以外空間的原因。

維格多指出:“設計相對論重離子對撞機的目的是為瞭制造出現在宇宙初期的高溫下的物質。”在200萬攝氏度或更高溫度下,一個原子核中的質子和中子就會融化,變成一種由稱為誇克和膠子等更小微粒構成的液體。

這種物質在宇宙誕生後隻存在瞭數微秒,然後變冷,濃縮成構成恒星、行星和宇宙塵埃的原子。粒子物理學傢以前總認為這種原始的誇克-膠子等離子體以氣體形式存在。但這項新研究顯示它的行為類似液體。

今年底,使用瑞士大型強子對撞機的物理學傢希望通過撞擊鉛離子制造出比復制宇宙誕生前瞬間還要高的溫度。一顆典型超新星核心或恒星爆炸所產生的溫度約20億攝氏度,太陽中心溫度卻隻有5000萬攝氏度。



Orignal From: 科學傢造出地球有史以來的最高溫度:4萬億攝氏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x0z7blog01 的頭像
    x0z7blog01

    x0z7blog01的部落格

    x0z7blog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