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美國宇航局大任務:捕獲10米直徑的小行星

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宇航局將在下一個10年內對小行星進行深入調查:作為美國宇航局下一個10年內的重大空間任務,小行星探索將是人類對小行星的首次大規模調查,其中包括對小行星的捕捉、載人登陸小行星以及行星防禦等子任務,從2013年秋季開始,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傢開始集中探討小行星探索這個龐大的任務,並最終公佈瞭小行星探索方案和建議。

小行星捕捉任務將對直徑在10米左右的小行星進行捕獲:美國宇航局的小行星任務已經確定瞭探索的對象,大約是直徑在7米至10米的小行星,按照美國宇航局的任務表,首先將發射一個小行星探索機器人,對近地小行星進行抵近調查,並且將小行星捕捉,最終轉移到地月系的某個軌道上。之後美國宇航局將發射“太空發射系統”和獵戶座宇宙飛船,把宇航員送往小行星表面。

小行星捕捉任務可積累深空飛行經驗:美國宇航局的小行星捕獲計劃將在下一個10年內實施,是美國宇航局載人登陸火星前的一次重要空間任務,讓宇航員熟悉深空環境和新的宇宙飛船,獵戶座飛船被認為是美國宇航局未來數十年的主力載人飛船,其設計過程使用瞭成熟的宇宙飛船技術,而不是使用龐大而復雜的航天飛機技術。載人登陸小行星是人類第一次實施小行星的載人登陸計劃,有機會第一次大量采集到小行星上的物質,甚至是小行星上的礦產資源。

對人類文明而言,危險級近地小行星是一個巨大的“麻煩”:小行星捕捉任務也可以增加我們對小行星的認知。地球上生物的生存與地球軌道環境存在關聯,最大的地外天體威脅來自小行星,6500萬年前,曾經統治地球的恐龍被認為在一次小行星撞擊事件中滅絕,有研究人員認為恐龍滅絕的最大原因之一在於恐龍不是智慧生物,無法發展航天技術,而人類文明已經發展到這一程度,有能力應對小行星的撞擊,至少我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偏轉小行星的軌道。

小行星上或存在對我們而言是稀缺的資源,捕獲小行星也是未來新興軌道產業的一部分:多傢商業空間公司準備介入的小行星的資源開采,這就像許多傢美國本土商業空間公司逐漸開啟近地軌道業務一樣,當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後,私人企業將大量進入某一航天領域,可以在成本和技術上找到一個結合點。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獵鷹火箭具有發射價格的優勢,並且試圖開發可重復使用的火箭,進一步降低瞭火箭發射的單價。未來的小行星資源開采中,我們也將看到許多私人航天公司。



Orignal From: 美國宇航局大任務:捕獲10米直徑的小行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x0z7blog01 的頭像
    x0z7blog01

    x0z7blog01的部落格

    x0z7blog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