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火星一號”招募火星永久居民,有600中國人報名。
荷蘭“火星一號”基金團隊的“移民火星項目”從今年年初就宣佈在全球海選志願者。根據計劃,到2023年,將在申請者中挑選出2男2女共4人,成為火星首批居民。此消息一出立即吸引瞭全世界范圍內的5萬多名志願者參選,其中就包括600多名中國人。不過,也有專傢對此提出質疑,有去無回的火星移民計劃到底是一個嚴肅的科學工程還是一個吸引眼球的商業秀?“首批志願者在火星上能生活多久,直接取決於這個基金會能籌到多少錢。”有專傢昨天說。
移民火星的第一輪報名截至今年8月31日,到2015年篩選出25~40名候選者,至少包含一名中國人,最後一輪選拔將通過電視投票的方式,由觀眾投票產生4名志願者。志願者們住在一組白色的圓形太空艙裡,表面被火星沙石覆蓋,以抵擋輻射。艙內沙發、冰箱一應俱全。艙體外裝有太陽能電池板,為艙體內提供能量。
最早去的志願者隻能吃素
2016年,將由飛船將2500公斤食物送至火星。但之後,人們必須在室內種溫室蔬菜用於自給。這就意味著,最早去的4名志願者隻能吃素。這4個人朝夕相處,因此合群和機智聰明,便成瞭篩選火星志願者的首要標準。首批探險者將在2023年登陸火星。但勇敢者們接受的是一張有去無回的單程票。
根據該項目計劃,大概在2015年,第四輪選拔將會以一組4人為團隊。總共將會有24至40人,他們將開始封閉訓練7年,系統學習一切在火星生存所要掌握的技能。
中國人報名要11美元
荷蘭“Mars One”研究所的醫療主任諾伯特·卡夫說:“志願者的選擇標準是與他人在生活和工作上的融洽程度,因為他們將面臨的是一生的挑戰。”因此,不一定要求報名者擁有太空飛行經驗或專業知識。
“火星一號”計劃的醫療體檢負責人、前美國宇航局研究員諾伯特·克萊弗特上周在上海表示,任何年滿18周歲的地球人都可以通過apply.mars-one.com報名申請前往火星定居。申請者必須符合以下標準:至少18歲,擁有建立、保持健康人際關系的目的和意願,擁有自我反省的能力和令人信任的品質,較強的適應能力、好奇心、創造力,並且足智多謀。
記者昨天登錄火星一號網站發現,要申請成為火星志願者需要先交一部分費用。根據不同國傢的GDP水平,申請費不同,中國要11美元,而非洲隻要5美元。在線申請時,所有報名者上傳一段時長一分鐘的個人視頻進行網絡投票,相當於個人簡介。“我們已經收到瞭來自100多個國傢的超過5萬封郵件。”“火星一號”基金會負責人巴斯說。截至目前,已經有600多名中國志願者報名。
志願者:死在火星也值
隨著“Mars One”在全球招募志願者,包括美國、歐洲在內的很多航空航天愛好者都對此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並交流心得。一名32歲的美國男子近日在自己的twitter上說,自己毫不猶豫地報名瞭移民火星,盡管這趟太空之旅有去無回。他表示,對於在火星上生活的艱難,自己已經有心理準備。“如果成功瞭,我就是人類的英雄。在地球上呆膩瞭,我很想知道在火星上生活是怎麼一番滋味。就算將來死在火星上也算值瞭。”
專傢:火星條件太艱苦
航空航天專傢、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焦維新告訴記者,現在人類在火星上建空間站的技術也還不夠成熟。火星之旅中,宇航員面臨的最大威脅莫過於太空輻射。志願者還會因長時間處在零重力環境下出現肌肉和骨骼退化和骨質流失。火星上空氣十分稀薄,尚未發現液態水,而嚴寒的氣候環境讓人難以適應。志願者面臨的最大挑戰恐怕還是孤獨和恐懼帶來的巨大心理壓力。此外,即便是美國,重型運載火箭技術還沒達到這個水平。盡管全球志願者為一張火星“船票”爭破頭,但專傢們還是建議,別為瞭圖好玩到火星上送命。
質疑:是不是商業炒作?
有去無回地移民火星的計劃到底是一個嚴肅的科學工程還是一個吸引眼球的商業炒作秀?
美航天局官員托斯滕·左恩就直指該項目“異想天開”。“科學傢首先要確保這是一個往返旅行。”他說。
焦維新教授昨天也表示,該項目的執行者是荷蘭一傢小公司,並且項目運行資金都是要通過社會募集,該項目就是一場赤裸裸的商業炒作。首批志願者在火星上能活多久,取決於這個項目能從全球募集到多少錢。
“火星一號”基金會負責人巴斯也否認這是一場商業作秀。“我們進行的是一項嚴肅的科學工程。盡管不能保證最後真的實現移民火星計劃,但我們會盡一切努力達到目標。”近日,在飽受爭議之後,巴斯再度重申瞭這一觀點。
Orignal From: 死在火星也值瞭?600中國人報名“永久移民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