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斯坦福大學的兩名研究人員發現螞蟻的覓食效率非常之高,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瞭人類互聯網的最基礎的協議——TCP。研究人員認為如果這項發現能夠在上世紀70年代發現的話,有可能會影響到當初互聯網的設計。
“收獲蟻”在覓食的時候會遇到這樣棘手的問題:種子對它們而言很重要,因為種子可以為它們提供珍貴的水資源,但是在找種子的過成中也會消耗水資源。於是對整個的“收獲蟻”群而言,它們會根據食物的數量決定派出多少螞蟻去覓食。
這兩位斯坦福研究員發現,“收獲蟻”決定派遣多少螞蟻去巢穴外覓食的方法與發現互聯網可用數據傳輸帶寬的網絡協議大致相同。研究人員稱之為“蟻網(anternet)”。 斯坦福教授黛博拉 戈登(Deborah Gordon)研究螞蟻已有二十餘年,當發現“收獲蟻”決定何時派遣更多螞蟻去覓食後,戈登聯系瞭計算機科學教授巴拉 普拉哈卡(Balaji Prabhakar)。一開始普拉哈卡不覺得兩人的工作有什麼重疊的地方,但第二天普拉哈卡就改變瞭看法。
TCP(傳輸控制協議)是管理網絡數據擁堵的算法,其工作原理是:傳輸源A向目標B發送文件,文件被分成一系列數據包,當B收到每個數據包後它向A發出確認包裹抵達的信號。如果確認信號發回的速率慢於發送速率,意味著可用帶寬不多,那麼傳輸源就相應的降低速度;如果確認信號快於發送速率,那麼它就相應的增加速度。他們發現,收獲蟻派遣覓食螞蟻的行為與TCP協議幾乎完全相同。
Orignal From: 揭秘“蟻網”:昆蟲行為映射人類互聯網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