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克隆銀行卡被盜刷,銀行須擔責一半以上

廣東省高院公佈三大銀行卡糾紛典型案例,明確各方責任:

沒有密碼被盜刷,用戶也可能要擔責

信用卡沒密碼是不是就銀行賠?卡被非法復制瞭誰來賠?針對今年以來呈高發態勢的銀行卡糾紛,昨日廣東省高院對外公佈三大銀行卡民事糾紛典型案例,以期對時下較突出的三種銀行卡糾紛有較明確指引。同時,廣東省高院資深法官對上述糾紛進行瞭深度調研和分析,並對時下克隆卡糾紛明確兩點原則:隻要是克隆卡,銀行須擔責一半以上,無密碼信用卡若用戶保管不善也應擔責。

案例1

無密碼信用卡被盜後冒用判決:商傢擔七成責

康先生是中信銀行萬事達信用金卡的持有人。2009年4月7日下午,康先生在員村吃飯時丟瞭錢包,內有身份證、涉案信用卡等。該信用卡上沒有個人照片,也沒有設密碼。

康先生第一時間通過電話銀行辦理瞭停止支付手續,並報警。但其信用卡仍在當晚被人在百佳超市一分店盜刷瞭萬餘元。

庭審中,根據法庭委托,鑒定機構鑒定認為當時簽購單上的簽名不是康先生本人所為。

商戶提出,其不是專業人士,無法鑒定筆跡真假。

【法官解讀】商傢在顧客持有信用卡消費時,負有對顧客身份、卡上內容及審驗簽購單簽名與卡背面預留簽名是否一致的義務。商戶沒有盡到很好審查簽名責任,應當負一定責任。

同時,康先生沒有很好地保管自己的信用卡導致被偷盜和冒用,本身也存在過錯,因此也要自負一定比例的責任。

案例2

使用ATM機被“竊錄”

判決:銀行負全責

2008年9月13日17時59分許,張先生進入建行某分行ATM機,用自辦的該行借記卡取款100元後離開。

次日,張先生的卡在民生銀行的取款機上被分四次取款9800元。兩天後,銀行致電張先生稱其賬戶交易不正常,他才發現其賬戶的款項已被取走,遂報警。

公安機關調取瞭當時的錄像資料,顯示當日案發5分鐘前,有兩名男子在張先生取款的ATM機上安裝瞭不明物體,不到2分鐘就安裝完畢。3分鐘後,張先生進行瞭取款行為。【法官解讀】該案中,證據鏈能證明是因持卡人在銀行的ATM機上操作,被不明物體復制有關信息和密碼而導致卡內款項被盜。銀行作為ATM機的提供者,對該交易工具的安全性具有保障義務,在本案中存在明顯過錯,應承擔賠償責任。

案例3

卡未離身被境外盜刷判決:銀行用戶各擔半責

邱女士2006年向工商銀行申領一張信用威士金卡,消費時需要輸入密碼,信用額度為4萬元。

2011年3月1日21時,邱女士收到工行的提醒短信,通知該信用卡在澳門有一筆8.4萬餘元的POS機消費支出,7分鐘後再次收到短信,顯示在澳門的ATM機上取款3000港元。邱女士立即撥打客服電話要求掛失止付,並報警。

邱女士提供瞭其個人港澳通行證,顯示在案發當日她並沒有進出香港、澳門。

事後,工行相關的消費文件顯示,一香港居民楊耀邦在澳門某金行進行瞭消費,且信用卡的復印件明顯不同於邱女士所持信用卡。

【法官解讀】要使用信用卡消費、取現,兩個條件缺一不可:一是有合法有效信用卡;二是正確有效的密碼。銀行負有安全保障及謹慎審查信用卡的義務,持卡人負有謹慎保護密碼的義務。

同一時間,持卡人與信用卡在廣州,而消費則發生在澳門,這有別於正常消費。在無相反證據情況下,可以確認在澳門發生的消費和取現使用的是偽造卡。工行作為發卡行接受瞭非法復制的銀行卡交易,未盡謹慎審查義務,應對該過錯行為承擔責任。

但交易密碼是由持卡人自己設置、保密和保管的,除非有證據證明是由於銀行原因導致密碼泄露等,因此邱女士也存在沒有妥善保管密碼的過程,也要承擔一定責任。

法官“釋法”

有密碼,用戶要自證清白無密碼,銀行要自證清白

同樣是克隆卡,為何判罰擔責大不同?遭遇克隆卡時,該如何有效維權?信用卡不設密碼被盜刷就不用賠?……就此,廣東高院民二庭有關負責人向記者答疑支招。

據該負責人介紹,持卡人的舉證責任包括:銀行卡、銀行卡在涉案時間內使用記錄、報警記錄或掛失記錄等證明。而發卡行、收單機構應當提供盜刷行為發生時的視頻資料、交易單據、簽購單等證據材料。發卡行、收單機構無正當理由拒不提供的,要承擔不利後果。

據介紹,法院將根據結合以下情形綜合判斷:1、行為人並非持卡人,且存在安裝測錄裝置盜取銀行卡信息、密碼等行為;2、交易銀行卡的樣式、顏色、標記等與銀行卡差異較大的;3、涉案銀行卡賬戶短時間內在異地交易,有證據證明或據常理推斷持卡人未在該時該地交易的;4、簽購單等交易單據上的簽名與銀行卡上記載的持卡人簽名明顯不一致的……據該負責人介紹銀行未識別克隆卡,應當承擔不少於50%責任,但若持卡人對卡被偽造有過錯的,銀行可以減輕責任。另外,銀行卡合同中關於“凡是使用密碼進行的交易,均視為本人所為”的約定,認為其適用前提應當是真實銀行卡進行交易,偽卡的情況下並不適用。

據該負責人介紹,鑒於密碼私密性和唯一性的特點,如發卡行或收單機構有持卡人用卡過程中存在不規范使用銀行卡和密碼的證據,在持卡人沒有充分證據予以反駁的情況下,法院可以認定持卡人沒有盡到妥善保管密碼的義務。而持卡人用卡不規范足以導致密碼泄露的,一般應當50%的范圍內承擔責任。

對於未設密碼的銀行卡被偽造後交易的,發卡行如在辦卡過程中履行瞭不設定密碼後果和風險的提示義務,持卡人在不超過卡內資金損失的50%承擔責任。

相關新聞

去年粵克隆卡投訴同比飆升9倍

我國明年推金融IC卡,提升金融安全度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各大銀行共發行瞭30多億張各式各樣的銀行卡。

記者從廣東省高院獲悉,2011年廣東因銀行卡疑似被克隆而向人民銀行投訴數是2010年的近9倍。而今年1到7月,全省法院新收信用卡民事糾紛案件就高達13096件,同比增長17.30%。其中,因克隆卡而引起的糾紛上升最快。“磁條式的銀行卡已沿用瞭幾十年,無法滿足當前的金融安全需求。”廣東省人大代表司徒健權建議,在商業銀行全面推行金融IC卡;同時在安全保護方面,除瞭密碼外,應當探索多種的保護方式,比如指紋對比等等。

記者瞭解到,8月5日,中國人民銀行宣佈將從明年1月1日起,全國性商業銀行均要發行金融IC卡。



Orignal From: 克隆銀行卡被盜刷,銀行須擔責一半以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x0z7blog01 的頭像
    x0z7blog01

    x0z7blog01的部落格

    x0z7blog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