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閉癥?細胞溝通不暢惹的禍

北京時間6月19日消息,據《每日科學》網站報道,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醫學院研究人員針對自閉癥研究出一套比較新銳的理論,並對其進行瞭實際測試。研究結果顯示,自閉癥實際上是由異常的細胞通訊導致的,使用問世已逾百年的治療嗜睡癥的藥物,可以恢復患有自閉癥的老鼠體內的細胞活動,消除老鼠的神經失調癥狀。參與實驗的老鼠年齡相當於人類30歲左右。相關研究成果在2014年6月17日的在線刊物《平移精神病學(Translational Psychiatry)》中發表。

▲細胞“溝通”不暢引發自閉癥

醫學、兒科與病理學教授、羅伯特·納維奧(Robert K. Naviaux)博士為該研究的主要負責人,他表示:“這一發現與此前認為的自閉癥是由內部原因導致的理論十分契合。在已知的與自閉癥有關的致病原因中,有20%的遺傳因素,但大部分病因並非如此。將基因與環境分離開思考並不合理。實際上,基因與環境會互相作用,作用的結果就是新陳代謝。”

納維奧還提到:“自閉癥的普遍癥狀是代謝紊亂。細胞有代謝物環(halo of metabolites)和核苷酸環繞,所謂的代謝物環是由參與新陳代謝的微小分子組成的。”

細胞在受到微生物(如病毒或細菌)威脅或破壞後,亦或受到外力、化學物質(如污染)影響時,會發生免疫反應進行防禦,細胞膜會變厚。此後,新陳代謝過程被改變,受影響最大的是細胞“能量工廠”線粒體。細胞之間的通訊會顯著減少。納維奧解釋稱,這種反應十分危險,如果持續下去,將產生不可逆轉的機體損傷。如果它發生在人類的幼年期,將導致神經發育遲緩。

納維奧還提到:“(這時候的)細胞會表現的像正在對戰的國傢。一旦威脅迫近,它們會加固城防,不相信鄰國。但缺少瞭必要的細胞間通訊,它們將無法正常運作。就神經元來說,將導致過多或過少的神經回路形成。這與自閉癥的關系是:當細胞之間不再‘交流’,孩子們就停止說話瞭。”

研究人員在這裡使用的藥物是一種相當有知名度的嘌呤抑制劑——蘇拉明(suramin),1916年即被成功合成,用於治療錐形蟲病(非洲嗜睡癥)。他們發現,蘇拉名會阻塞患有自閉癥的老鼠體內的細胞外信號通路,結束細胞“危險”的免疫反應,隨後,細胞恢復正常,實驗鼠的自閉癥行為及新陳代謝都得到修正。

納維奧展望到:“很明顯,修復老鼠的異常離治療人類仍有相當長的路要走,但是,我們認為這種治療方法是人類挑戰自閉癥的有益嘗試。”



Orignal From: 自閉癥?細胞溝通不暢惹的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x0z7blog01 的頭像
    x0z7blog01

    x0z7blog01的部落格

    x0z7blog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