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是令億萬人揪心的一天,一架載著239人的波音777客機,於子夜時分離開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飛往6000公裡之外的北京,卻在茫茫夜色中失聯於南海上空。截至8日19時20分,馬航的第5份聲明顯示,飛機仍然下落不明。然而,在此期間,卻有各種信息亂飛,讓人莫衷一是。
8日晚,一則據稱來自“越南通訊社”的短訊,一度讓人奔走相告:越南通訊社3月8日19時32分快訊:馬來西亞航空公司飛往北京的MH370航班在失聯17個小時後,在北緯06 55 15",東經103 34 43"海域被正在執行搜救任務的菲律賓海事船發現。飛機被發現時機身破損較嚴重,但未解體。機艙大部位於水面以下,僅機尾部露出水面,但少部分乘客和機組人員聚集在機尾部機艙,另有數十位攜帶水上救生器械的乘客漂浮在周圍約一平方公裡范圍內的海面等待救援。越南海軍第五軍區政治處主任竇凱還大校稱,從現場情況來看,人員傷亡程度可能遠遠低於此前的預期……
然而,檢索越南通訊社的英語、漢語官方網站,卻看不到這樣的消息。隨後,這則短訊被指是一個來自天涯社區的名叫“巴蒂斯圖塔先生”的網友杜撰的。
“這樣的玩笑太過分瞭!”“可惡至極!”一些被這則短訊欺騙瞭的人們特別憤怒。
有網友痛斥,不知道造這樣謠言的人腦子裡裝的什麼,你們知不知道那些傢屬現在心裡比紮瞭千萬根針都要痛?!還有一些網友直呼,該對這樣的人進行追責。
人為杜撰不可原諒,一些媒體犯錯也讓人遺憾。
除瞭媒體犯錯,一些被視為核心信源的方面也誤傳瞭消息。波音公司中國總裁馬愛侖就曾發微博稱飛機已經找到,波音技術團隊正前往協助調查。但他隨後也刪除瞭這條微博,稱這是錯誤的消息,搜索仍在繼續。
截至本報發稿前,在過去的20多個小時,有關失聯飛機位置、狀態的各種說法在網絡上非常混亂。對於牽掛此事的人們來說,一會兒一個新消息,再一會兒又是辟謠,紛繁復雜,越來越弄不明白是怎麼回事。而平時比較值得信賴的媒體,也是各種信息互相打架,發佈的一些情況很快被證偽,更讓人不知道該信誰才好。甚至有媒體記者也在微博上感嘆道:“到處都是不屬實的消息,至今搞不清楚,也不敢亂轉發瞭。”
真相無疑值得追尋,但在未有明確結果之前,信息發佈者和媒體該如何面對尤其值得深思。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馬航的信息披露很不盡責。飛機失聯後,馬航本應盡快發佈消息,卻遲遲未發佈。在中國的第一場新聞發佈會,也是遲至飛機失聯10小時後才召開,且披露的信息極為有限。
中國民航部門也未見及時發佈權威信息。
事實證明,多少次謬種流傳,都因權威信息源缺位。
媒體,尤其是媒體的新媒體部門,為瞭搶新聞,或者因為害怕遺漏新聞,捕風捉影、不加核實的作風這次也發揮得淋漓盡致。
有旅美撰稿人發微博稱,2013年波士頓馬拉松爆炸,從周一事發到周五嫌犯落網,美國傳統媒體也有很多犯瞭錯,如CNN誤傳兇手被擒,《紐約郵報》頭版登出錯誤照片,等等,但都沒有像馬航事件國內一些媒體這樣不加核實隨意發佈。
在重大事件面前,媒體不是不可以犯錯,但決不能犯不職業的錯誤。其實,有些信息,隻要稍作核實即可證偽,核實也正是媒體的核心功能,但官方微博卻往往是發瞭再說。殊不知,這不僅在消費受眾的情緒,導致他們作出錯誤判斷,也是在消解自身的公信力。正如有網友評價的:媒體太沒節操瞭,都是各種信息翻來覆去,有多少是所謂權威媒體在發佈虛假消息,為瞭搶新聞就不用核實瞭嗎?
從歷史上看,多少次大事件面前,媒體犯下過同樣的錯誤,教訓不可謂不深刻,為什麼總不能汲取教訓?這值得深思。
其實,媒體工作者在這個時候,隻需要做兩件事,一是對信息核實、核實、再核實,二是跟億萬民眾一樣,默默祈禱奇跡的出現。
Orignal From: 馬來西亞飛機失蹤,權威信息缺位致謠言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