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這個被民間稱為“光棍節”的日子,成瞭電商年度“盛典”,淘寶網創下350億元的銷售紀錄。
24小時裡,守在電腦前的消費者瘋狂下單,僅開始一小時就賣出200萬件內褲,1小時銷售的文胸疊放起來,相當於3個珠穆朗瑪峰高度。
華麗紀錄的背後,是無數淘寶賣傢、網店客服、阿裡小二、消費者不眠之夜的網絡狂歡。
線上狂歡剛結束,線下快遞員們開始小跑,部分快遞員的收入“一天能頂一個月”。
在這場狂歡裡,似乎所有參與者都成瞭贏傢。
但超低折扣的宣傳和打開包裝後帶來的落差,讓部分消費者開始想到理性消費這個字眼;而個別商傢也開始自揭銷售貓膩:先提價再打折,商品“偷梁換柱”;快遞員工作量翻四五倍,每天睡眠不足5小時。
買傢
提前半月逛店為“血拼”做準備
關先生和關女士是一對80後的小夫妻,平時關女士一個月會上三到四次淘寶,買些衣服、日用品。但從十月份起,關女士逛“淘寶”開始隻看不買,“我把喜歡的東西,都放在購物車裡,等到11月11號那天一起結賬,這樣還能便宜點。”關女士說。
不過,關女士沒想到,真正的考驗還在後面。
勤奮派
提前選貨品零點搶下單
11月11日零點剛過幾分鐘,關女士準備付款時卻發現,購物車中的許多商品已被搶購一空。她還發現,一些商傢把原價提高,然後打出降價的旗號,“這樣的商品,我也把它們從購物車中刪掉瞭。”關女士說。
折騰瞭一宿,最終,關女士買瞭2500元左右的商品。
“我不反對她在‘雙11’這天購物,有些東西確實比在實體店買便宜。”關先生說。
像關女士一樣,為“血拼”不辭辛苦的人很多。
29歲的胡強(化名),是一傢大型國企工作人員,妻子在一傢國字號的中央級媒體,兩人的兒子剛滿四個月。
胡強說,妻子平時很少網購,但在“雙11”前的周末,夫婦倆無意間看淘寶網打出瞭英國某品牌母嬰用品的廣告,稱當天會有半價折扣,於是妻子挑瞭幾件童裝放進購物車。
11月11日凌晨,睡得迷迷糊糊的胡強突然聽到鬧鈴響,他睜開眼,就看見一個人披散著長發,臉被光映得有些發青。胡強嚇瞭一跳,身旁四個月大的寶寶也開始哇哇哭。仔細看,才發現原來是妻子拿著iPad正在刷購物車。
胡強妻子稱,她一把摟過兒子,側臥在床上一邊喂奶,一邊仰起頭,將iPad舉在半空中繼續刷。
幾番折騰後,兒子睡著瞭,胡強妻子披上衣服躲到衛生間,坐在馬桶上繼續刷新。
經過半個晚上的奮戰,她買瞭2000多塊錢的東西,方才上床睡覺。
技術派
上網搜攻略提前填地址
“撿便宜”有的人靠勤奮,也有的人靠技術。
11月7日至10日,楊嬋(化名)至少登錄淘寶網10次,購物車裡一度放入瞭一萬多元的商品。這些錢,相當於她和丈夫月收入的總和。
10日早上,老公勸她“減負”,“我倆磨大半天,把購物車裡的商品減到瞭5000元。”
“去年很多想買的東西一分鐘內就被搶完瞭。”楊嬋說,有瞭去年的經驗,今年她先上網搜瞭個攻略,按照裡面說的方法,提前把收貨地址統一設置,避免支付時一個個填寫地址耽誤時間。
11日零時,楊嬋果斷下單,盡管這樣,支付寶頁面還是顯示出“收銀臺排隊”信息。等瞭近1分鐘,頁面提示支付完畢。
“提前看好的所有商品都搶到瞭,多虧這個攻略。”楊嬋說,第二天早上,她發現之前看好的一款包還沒被搶完,一番掙紮後,還是下單購買。
這個“雙11”,她給支付寶單日350餘億元的成交額貢獻瞭近6000元。
理智派
先去實體店試好再下單
有瞭去年的教訓,今年的“雙11”,趙女士選擇理性購物。
趙女士說,去年11月11日,她登錄淘寶網,看到滿屏盡是7折、5折、3折的字樣,簡單看瞭幾眼商傢的介紹,她便從不同的商傢買瞭七八件商品。“我擔心自己下手晚瞭,搶不到打折的衣服,隻看瞭看圖片,就馬上付瞭錢。”
之後,趙女士焦急地等待瞭半個月,網購的衣服才開始陸續送到她手中。
“拆開包裝我就失望瞭,樣式不好看,穿上身效果也不好。”趙女士說,這些衣服很多都被她放在櫃子的角落,再也沒碰過。今年“雙11”前,她先去實體店試穿,然後記下貨號,等待“雙11”當天再上網下單。
賣傢
大促背後秘密品質有所區分
截至昨日下午5點,周鵬飛和他的團隊,已經連軸轉瞭四五天。
周鵬飛是淘寶商城一個銷售戶外品牌服飾的商傢。
“雙11”流水額暴漲300倍
“雙11”前,他的業務量是每天200單左右,20來個員工一起上陣,打印快遞單、打包、貼快遞單、核對快遞單,一條流水線下來,需要忙活兩三個小時。
跟他有合作的三傢快遞公司,每天下午4點到他的庫房取件,快遞員抽取留給客戶的快遞單那一聯,最後算當日的快遞費,這個過程大約半小時。
去年“雙11”,周鵬飛沒報名參加促銷活動,隻是按照一定折扣給商品打折。這個舉措,當天給他帶來瞭超出平時二三十倍的銷售額。
今年“雙11”前他開始緊張,因為他擠進瞭淘寶商城促銷活動的主會場。
一個月前,他開始通過各種渠道調貨,上百平方米的庫房,貨物堆到瞭房頂。
一些服飾平時就賣得不錯,周鵬飛怕到時候銷售量暴漲導致措手不及,他讓員工提前打包,買傢下瞭單,直接貼上快遞單就能發貨。
他做瞭能想到的一切準備,但從11日零時起,僅僅6個小時,他的防線被徹底擊垮。“6個小時,近700萬銷售額,比平時一天的銷售額暴漲至少300倍。”周鵬飛心虛瞭,700萬,意味著幾天內他需要發出上萬單的貨物,這是他平時日均發貨量的上百倍。
考慮到發貨和售後壓力,11月11日早上,他下架瞭店裡的所有商品,終止瞭瘋狂的延續。
11月11日從早上開始,三傢快遞公司的快遞員就一直呆在他的庫房裡,待發的貨物每裝滿一麻袋,快遞員就快速運回分揀點,然後再快速返回。
快遞員說,“雙11”之後幾天,他們停掉瞭散單的收件,“大客戶的貨物還收不完,散戶根本沒時間去取。”
“如果我有足夠的人手和庫存,‘雙11’這天,流水額上千萬元根本不是個事兒。”周鵬飛問過他的同行,跟他在同一個樓裡的商傢,單日流水額三千多萬元。
他開始明白以往參加“雙11”大促的商傢的話:一年就等這一天。
琢磨的是消費者圖便宜的心理
在周鵬飛看來,消費者在“雙11”集中消費,其實有著太多的不理智,“買的沒有賣的精,一件商品的利潤,很少有能達到銷售價格一半的。商品真的打五折銷售,商傢還賺不賺錢?這個事兒多少有點悖論的意思。”
“一件本來100元的貨物,在報名參加‘雙11’促銷活動時,價格早就改成瞭200元,等到‘雙11’這天,5折銷售,還是100元,頂多在此基礎上再便宜個十塊二十塊。消費者覺得,撈著瞭天大的便宜,其實商傢琢磨的是消費者圖便宜的心理。”周鵬飛說,參加促銷的商傢基本分為兩類,一類是大型的品牌商,另一種是中小商傢,像他說的這種促銷作弊手段適用於後者,因為很少有消費者會跟蹤關註這類商傢在雙十一促銷前的標價信息。
周鵬飛稱,還有一些中小商傢為瞭避免被發現改價,索性在報名參加活動時重復上架貨物,這些貨物隻是跟原來的貨物編號不同,其實貨都一樣。“就是一件本來標價100元的商品,改個編號,標價改成200元。在報名參加活動時,把改過編號的商品信息報上去。”
陳卓也是個今年參加“雙11”促銷的商傢,他銷售的是某大型品牌的服裝。
陳卓透露,“雙11”大促還有一個秘密:網絡專供商品跟實體店銷售的商品品質往往不一樣。
陳卓舉瞭個例子,他銷售的一款網絡專供服飾,品牌商給他供貨時,標牌價是1299元,“你拿這件衣服去跟實體店銷售價格相同的衣服相比,品質肯定不一樣。”
陳卓稱,品牌商設立網絡專供商品,原本是為瞭跟實體專賣店的商品區分,這樣不至於讓消費者去實體店試穿比價,最後去購買網店的商品。但後來,網絡專供的銷售形式變瞭味,品牌供應商在每年“雙11”提供的商品隻值打折後的價格,“商傢是為瞭賺錢,一件標牌價1299元的商品最後賣749.5元,從品牌商到代理商都會賠錢,這個事還有誰會幹?”
快遞員
送件都用小跑日薪可抵月薪
“雙11”網購,數以億計的訂單讓快遞員成瞭最忙的人。派件量暴增幾倍,上廁所都嫌耽誤時間。“累覺不愛啊!”(“很累,感覺自己不會再愛瞭”的縮寫)快遞員小郭拿網絡流行詞來形容疲憊。
此外,快遞員們也深刻領會瞭“時間就是金錢”的道理,“雙11”這幾天的收入,甚至能趕得上平日一個月的工資。
“忙”
電瓶車都來不及充電
“雙11”過後第一天,法華寺附近韻達快遞一傢倉儲點,被同事們稱為“最瘋狂快遞員”的劉鵬,正坐在三輪上清點著一摞快遞單,120多張,這是他從早上7點到下午1點的“戰績”,這隻是他昨天預期工作量的三分之一。
中午12點,清華大學校園快遞服務處,學生在取件櫃臺前排起瞭隊。貨架上,大件小包已堆到瞭頂部。一名EMS快遞員稱,昨天的業務量比平日翻瞭約兩三番。“平日送到清華,一天最多200件,但今天一早上就超過瞭200件。下午估計會更多。”
“一天最多睡5個小時,睡著瞭做夢都在掃件。”隨著派件量從日常的30多件暴增到200多件,北京申通快遞員小郭稱,以往工作從早8點到晚8點,現在得不斷派件取件,電動車都來不及充電,隻能準備另一組電瓶,或隨騎隨充。
小郭記得,去年最忙的一天裡,他派瞭400多個快件,“送件時都是用跑的”,為節省時間,他吃飯就是在路上等紅綠燈時,啃上幾口面包。
“怕”
“大戰役”預計持續一周
最讓小郭恐懼的是,這樣的日子往往持續至少一周。“什麼叫累覺不愛?這段時間,隻有我們送快遞的懂。”小郭說。
多傢快遞公司員工稱,淘寶“雙十一”拍下的快件,目前還在裝派過程中。根據往年經驗,雙十一帶來的快遞運送高峰要持續一周左右。
快遞員劉鵬這兩天做好瞭打算:送件路上隨時留意公廁的位置,盡量少喝水。“公司要求當天的快件必須當天派完。”劉鵬判斷,最累的應該是在明後天。
也有快遞人員因為難抵壓力,而在這個“節骨眼”選擇離職。小郭稱,他的一位快遞員朋友,為避開“雙11”,上周剛剛離職。“他們(快遞)公司工資包月,不像我們是計件的。”小郭說。
但劉鵬沒有辭職的打算,他晃瞭晃掐在手裡的120多張快遞單,一張就等於賺瞭1塊錢。這幾天,劉鵬深深領悟瞭“時間就是金錢”的道理。
“賺”
“月入過萬妥妥的”
“光棍節”,27歲的快遞員章曉輝(化名)還沒有“脫光”,但他挺樂和。
據瞭解,“雙11”活躍交易省份排名中,浙江位居榜首。章曉輝的工作地便在浙江舟山。曉輝稱,以他工作的舟山地區為例,日常快遞員月收入在六七千元,但由於按計件算工資,“雙11”之後的一周內,“一天收入抵以前一個月的收入都有可能。”
他介紹,他們的月收入構成主要是四個部分:底薪1800元,收件費每件3元,派件費每件1.5元,以及重量提成費。
“去年‘雙11’,有個同事一天就賺瞭6000。”曉輝稱,那同事從一個服裝店客戶那收瞭近2000個包裹。
“(我這個月)月入過萬是妥妥的,但前提是你的送取件區域內有這樣的淘寶店傢”。章曉輝說。
“急”
快遞招人:明天就上崗
昨日,多傢快遞公司工作人員介紹,為備戰快遞高峰,在幾周前,公司就從硬件到軟件提前“全副武裝”。劉鵬所在的公司裡,很多電源被備用電池占據著,“電動三輪車半路上沒電?不能夠啊。”
除增加車輛、調配場地等硬件設施準備外,急聘快遞業務員也是重要項目。申通快遞員小郭稱,為迎接“雙11”,他所在的公司提前一個多月就在網上發佈招聘啟事。“目前為止緊急招瞭3個。”小郭說。
昨日,登錄多傢招聘網站可見,近三天內以“高薪”、“急求”等招聘快遞員的信息達500多條。記者以應聘名義致電北京某快遞公司,對方當即要求面談,稱接下去幾天業務量會非常大,“如果合適,明天就來上崗吧”。
■追蹤
是否有商戶“刷單”天貓尚未回應
對於有消費者稱“雙11”遭遇虛假降價、店鋪刷單等問題,昨日,天貓方面尚未做出回應,但表示將於近日調出後臺數據,給予答復。
在成為電商年度“盛典”的同時,“雙11”的美譽度卻在不斷下滑。消費者吐槽有的賣傢將價格先抬後降,推出“不存在”的促銷品等。同時,有消息顯示,今年“雙11”,又有多傢店出現刷單行為(指以作假的方式提高銷量,不需要進行實際購買)。
被曝因涉嫌刷單被天貓封店,rosierarles女裝店店主謝女士表示,網友爆料並不屬實。她指出,多位網友截圖確實顯示該店貨品數為“0”,不過可能是由於電腦網絡問題才未展示完全。她稱,rosierarles女裝店已有一段時間疏於打理,更是沒有工夫“刷單”。
目前,記者未能從天貓獲得後臺數據,關於小賣傢是否存在“刷單”情況還沒有最終定論。
Orignal From: 雙11快遞員日薪可抵月薪,月入過萬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