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四川教授制出超強芯片:植入耳內可讀懂人類思維

入選首批“萬人計劃”的電子科大教授李強,雖獲丹麥終身教職,仍毅然回國致力於電路芯片科研。他研究的超低壓以及極低功耗的模擬集成電路與系統,已用於研制監測人體大腦反應的儀器:人們隻要在耳朵內“戴”上一種集成電路芯片,就能提前知曉大腦的反應和想法,對於人類疾病的預防及情緒的控制有重大意義。

他本已在丹麥獲得瞭終身教職,卻毅然回國,為瞭照顧傢人,也更想為國傢做些貢獻。

他,就是中共中央組織部公佈的首批“萬人計劃”名單中四川7名入選人中的一員——電子科技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的李強。

人物心聲

“對專業的熱愛促使我努力向前”

當問到李強取得現在的這些成果,是依賴天賦多一些還是努力多一些的時候,李強很謙虛地說自己在讀博士時才最為努力,“我一直都認為我們很多做科研的人,還沒有勤奮到要靠智慧來拼的時候,而我本身對於這個專業的熱愛,才促使我更努力地向前走。”

“我的傢庭比科研更重要”

“工作忙的時候就會占用陪傢人的時間,但我會盡力去彌補這些缺失。”李強表示,他現在每天下班都盡量去接孩子放學,回傢後直到哄他們睡著瞭才去工作,“有人見狀會很驚訝‘還沒見過教授天天來接小孩的’,但是我會覺得我的傢庭比科研更重要。”

他的成果

芯片“耳塞”,“讀懂”大腦

李強的專業是做集成電路芯片。例如現在大傢用的手機和iPad等電子產品,在過去這些電子產品體積都很大,而現在體積卻很小,就是因為安裝瞭這些如指甲蓋大小的集成電路芯片,這些芯片就可以控制整個機器的運行。“之所以研究‘超低電壓以及極低功耗’的集成電路,是因為隻有在這樣的條件下,才可以將芯片植入人體,不對人體造成傷害。”李強介紹,他和他的團隊研究出瞭一種集成電路芯片,人們可以將其植入耳朵裡,或是經過加工後像戴耳塞一樣佩戴。由於人類的耳朵更接近大腦,如果將儀器放在耳朵裡,就能探測到大腦皮層的一些活動,“這個儀器可以監測到人的部分思維活動,探測到心電圖、腦電圖等,儀器可以把收集起來的信號發出去,甚至還可以用於通話。”

監測血糖,還能監測抑鬱傾向

李強說,他們正在和丹麥的一傢公司合作,研究將這種集成電路芯片植入人的耳朵,從而監測人類大腦的活動,“現在機器可以識別一些簡單的指示,例如手勢、語音。”

如今,這個項目已經應用於監測病人是否出現血糖低的情況,例如糖尿病人在使用胰島素降糖的時候,很容易引起血糖低的現象,“其實當人們有低血糖反應之前,大腦就已經發出信號,隻是人們並不能感知到,所以佩戴上這個儀器的話,可以在人們感到身體不適之前,提前監測到血糖的情況。”李強表示,這種研究不僅能監測人們是否血糖低,還可以監測是否有抑鬱的傾向,“人們有抑鬱傾向之前,大腦也會發出信號,有瞭腦電的監測,人們可以較早地幹涉自己的情緒,有效地防止一些人因過度抑鬱而自殺。”

他的選擇

獲丹麥終身教職,毅然回國潛心科研

在申請“萬人計劃”時,李強申報的項目為“超低電壓以及極低功耗的模擬集成電路與系統”,此次他共獲得150萬元的科研經費。面對這筆經費,李強表示將全部用來做科研,“我們要研究的集成電路芯片雖然看起來很小,但是試制一次樣片至少要用30萬,而且芯片制作好後還要進行測試,所以芯片行業門檻很高,這點科研資金其實遠遠不夠。”

其實,李強本已在丹麥獲得瞭終身教職,“獲得終身教職以後,每個月都能領到固定工資,國外設置tenure(終身職位)的目的,就是讓科研者可以毫無壓力地做研究,所以獲得tenure之後每個教授都會面臨一個抉擇:是享受生活還是繼續努力地奮鬥。”而讓李強決定回國做研究的原因有兩個,“中國電路芯片這個方向起步較晚,我想回國來做科研,會更有意義一些,而另一個方面,想離父母近一些照顧他們。”

人物簡介

李強

1979年出生,博士畢業於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2001年起在新加坡、中國、丹麥的學術界和工業界積累瞭豐富的經驗。參與和主持瞭多個芯片的設計或研究,包括多種數據轉換器、射頻IC、生物醫療芯片等。

在世界排名前100的丹麥奧胡斯大學獲得終身教授職位。

2009年加入電子科技大學,擔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Orignal From: 四川教授制出超強芯片:植入耳內可讀懂人類思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x0z7blog01 的頭像
    x0z7blog01

    x0z7blog01的部落格

    x0z7blog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