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拍妹子看過來;忘掉45度角,現在流行左臉原則

怎樣才會更上相?這個問題對於愛美的人來說恐怕不亞於穿衣打扮。45度角仰望天空制造文藝效果,剪刀手擋住臉制造小臉效果……如果你覺得這些太俗套,不夠高端大氣,也不“科學”,那麼現在就給你介紹一款簡單實用科學大氣的上相秘籍——左臉原則。

藝術傢愛左臉

什麼是“左臉原則”?就是原則上要盡量多暴露自己的左臉。蒙娜麗莎給我們展示瞭一個標準的左臉原則范本。

心理學傢早就觀察到,並不隻有蒙娜麗莎一個人喜歡將左側臉呈現給我們,西歐的大部分肖像畫都會這樣。劍橋大學(Cambridge University)的心理學傢麥克馬納斯(McManus)和漢弗萊(Humphrey)於 1973年在《自然》(Nature)上發表瞭一篇文章,檢驗瞭1474幅14世紀到20世紀的西歐肖像畫(單人),發現891幅人像(約占60%)都展現其左側臉,而隻有583幅人像(約占40%)的人像展現的是其右側臉。也就是說,藝術傢們傾向於將肖像畫的左側臉呈現給我們看。更有趣的是,他們還發現女性比男性更多地展現其左側臉。在左側臉的肖像畫中,68%的女性肖像呈現的是左側臉,而隻有56%的男性肖像呈現其左側臉。

藝術傢為什麼愛左臉?

左臉到底有什麼特別,會被藝術傢如此鐘愛?

有三種猜想:

第一種猜想將原因歸結到畫傢身上,認為右利手畫傢更容易畫左側臉。

右利手畫傢都是右手拿畫筆,這樣容易將肖像畫的左側臉畫出來。但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的心理學傢尼科爾斯(Nicholls)等人在1999年發現,以拉斐爾(Raphael)為代表的左撇子畫傢也喜歡畫左側臉。另一方面,有研究發現女性比男性更偏好展現左側臉,然而女性中的左利手並不比男性更多。

第二種猜想將原因歸結到觀看者身上,認為觀看者的知覺存在左側視野偏好。

人們更喜歡看左側視野的東西,所以畫傢投我們所好,將肖像的左側臉展現在人們的左側視野。可是,我們為什麼會更喜歡看左側視野的東西呢?因為人的右半球大腦在對情緒信息的感知上具有優勢,而根據左右交叉的原理,右半球大腦掌管著左側視野,所以我們更容易感知左側臉的情緒信息。可是這種解釋同樣也解釋不瞭性別差異。

第三種猜想將原因歸結到肖像畫中的人,肖像畫中的人偏好展現其左側臉。

上面提到瞭右半球大腦掌控情緒的假設,分析的是觀看者,這次是用這個假設來分析肖像畫中的人。左側臉的情緒信息更多,心理學傢假定肖像畫中的人自發地懂得這一點,因而偏好展現其左側臉,這樣可以更好地表現自己。這個理論可以解釋為什麼女性比男性更多地展現其左側臉。社會文化要求男性更加理性隱忍,不能隨便表現出自己的情緒,因而男性並不想在肖像畫中展現自己左側的情緒臉;而女性是情感動物,更傾向於表現自己的情緒,因而更多地在肖像畫中展現左側的情緒臉。

雖說第三種解釋更完善,但並不意味著它就是正確的,還需要進一步的實證研究。要想弄清楚這個問題,就要先考察這個問題是否具有普遍性。

左臉真的更受歡迎?

不隻是藝術肖像畫存在著“左臉原則”現象,維克森林大學(Wake Forest University)的心理學傢佈萊克本(K. Blackburn)和斯基裡洛(J. Schirillo)2012年發表於《實驗大腦研究》(Experiment Brain Research)中的一篇研究還發現,真實人像中也存在對左側臉的偏好。 這篇研究采用的實驗材料是10男10女微笑的側面頭像照,每個人既有左側臉的頭像,也有右側臉的頭像。為瞭弄清楚到底是長相問題還是方向問題,研究人員還給出瞭對應的鏡像反轉頭像。讓37名大學生觀看圖片,每看完一張就對照片審美上的愉悅度從1-9打分,評分越高表示越偏好這張圖片;此外還要記錄大學生觀看每張圖片時瞳孔直徑的大小,因為看到感興趣的東西時瞳孔會放大。

右側臉照片(每張人像的第一個)和左側臉照片(每張人像的第二個)例子

結果發現,不管是原始圖片還是鏡像反轉的圖片,不管頭像是男的還是女的,大學生對左側臉照片(鏡像反轉圖片中的右臉)的愉悅度評分更高,瞳孔直徑也更大。也就是說,即使原始的左側臉(下圖2)在鏡子中反轉後位於右邊(下圖4),被試也會更喜歡它。

為什麼人們更喜歡左臉?

佈萊克本(K. Blackburn)和斯基裡洛(J. Schirillo)認為,這個研究結果支持瞭大腦右半球情緒優勢假說。因為右半球控制的左側臉有著更強烈的情緒,不管左側臉是向左還是向右,我們都更可能認為它更美。因為當你喜歡一張冷酷的臉時,左側的臉會比右側的臉看起來更冷酷;當你喜歡一張充滿笑容的臉時,左側的臉也會比右側的臉看起來笑容更多。看來之前的三種猜想都錯瞭。

不管原因是什麼,總之你現在知道瞭:再拍照片時把你們的左臉挺出來,像蒙娜麗莎一樣面對鏡頭,你會更美。(在ta面前同樣適用哦!)

(註:左臉原則是心事鑒定組編輯自造詞匯。)

參考文獻:

1.McManus, C., & Humphrey, N. (1973). Turning the left cheek. Nature, 243: 271-272. DOI:10.1038/243271a0.

2.Nicholls, M. E. R., Clode, D., Wood, S. J., & Wood, A. G. (1999). Laterality of expression in portraiture: Putting your best cheek forward.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226:1517-1522. DOI: 10.1098/rspb.1999.0809.

3.W. R. Powell , J. A. Schirillo. (2009). Asymmetrical facial expressions in portraits and hemispheric laterality: A literature review. LATERALITY, 14 (6): 545-572. DOI: 10.1080/13576500802680336.

4.Kelsey Blackburn , James Schirillo. (2012). Emotive hemispheric differences measured in real-life portraits using pupil diameter and subjective aesthetic preferences. Exp Brain Res , 219: 447–455. DOI 10.1007/s00221-012-3091-y.



Orignal From: 自拍妹子看過來;忘掉45度角,現在流行左臉原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x0z7blog01 的頭像
    x0z7blog01

    x0z7blog01的部落格

    x0z7blog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