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美新型自旋轉返回艙:可在任何地方軟著陸

北京時間10月3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宇航局研制瞭一種全新的返回艙,允許宇航員在不發生撞擊情況下在世界上任何地方著陸。傳統返回艙會讓宇航員踏上一次令人驚心動魄的返回之旅,最後借助在很大程度上無法控制的降落傘在海洋或者地面著陸。宇航局希望采用無動力轉子設計的新返回艙能夠讓宇航員在包括建築物頂部在內的任何地方著陸,同時不發生碰撞。

在宇航局位於佛羅裡達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一組研究人員在飛行器裝配大樓對一對按比例縮小的新型返回艙模型進行測試,以確定轉子系統能否取代返回艙的降落傘。新型返回艙采用的設計能夠讓返回艙獲得與直升機一樣的穩定性和控制性。此外,這種返回艙沒有動力系統。返回時,風帶動轉子旋轉。這一過程被稱之為“自旋轉”。自旋轉設計已多次用於直升機,用在太空艙上還是第一次。

 

美國科學傢研制的新型返回艙,采用轉子設計,而不是使用降落傘。轉子將在返回時展開,讓返回艙的速度降至亞音速

美國宇航局的飛行器裝配大樓,接受測試的新返回艙模型懸掛在一根繩索上

約翰遜航天中心的宇航工程師傑夫-哈根,正將轉子安裝在返回艙模型頂部

休斯頓的約翰遜航天中心的工程師傑夫-哈根表示:“我們在這裡進行測試的目的是研究如何讓這種轉子系統旋轉。我們會盡自己最大可能研制這種返回艙。”此次測試在經常用於制造火箭的飛行器裝配大樓進行。當時,研究員吉姆-米翰站在第16層,使用直升機無線電控制器對返回艙模型進行操控。2磅(約合0.9公斤)重的模型懸掛在距混凝土地面480英尺(約合146米)的一根繩索上。米翰利用控制器改變轉子的傾斜角度,一共讓模型4次緩緩降落在一堆泡沫上。

測試的最終目的是讓最後制造的返回艙擁有足夠的控制性,可以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實現軟著陸,例如跑道或者建築物頂部。簡單地說,隻要直升機能夠降落的地方,這種返回艙也能降落。米翰說:“你可以讓它降落在任何你希望的地方,沒有必要一定降落在海洋。相比之下,使用降落傘的傳統返回艙隻能在目標著陸地實現軟著陸。”

新型返回艙的轉子與推進系統整合在一起,在返回地球時展開。此外,返回艙一側的鰭形控制裝置也會打開,防止返回艙隨著葉片一起旋轉。未來,研究人員還將對新型返回艙設計進行多次測試,包括利用氣球將返回艙送到距地面幾公裡的高空,而後釋放。設計師希望利用新型返回艙從國際空間站帶來易碎的科學研究樣本。哈根說:“從測試到最後作為一個載人系統投入使用將是一次巨大飛躍,但在此之前,我們還隻能將其作為貨船使用,運送樣本。”



Orignal From: 美新型自旋轉返回艙:可在任何地方軟著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x0z7blog01 的頭像
    x0z7blog01

    x0z7blog01的部落格

    x0z7blog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