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國傢廣播公司(NBC)21日報道,美國宇航局的“好奇”號火星車正在分析它收集的第一個火星土壤樣本。借助於自己的照相機,“好奇”號在樣本中發現一些明亮物質。科學傢認為這些神秘的明亮物質是火星本地物質,可能是一種不同類型的礦物質。這也就是為什麼“好奇”號項目組急於想知道第一次詳細的火星土壤樣本礦物分析結果。
“好奇”號項目耗資25億美元,參與這一項目的科學傢、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的約翰-格洛澤格表示:“‘好奇’號是我們的移動實驗室,它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分析火星泥土。”測量結果顯示沙土中的明亮物質寬大約1毫米,與中等大小的沙粒相當。在“好奇”號的火星手持透鏡成像儀拍攝的特寫照片中,這些物質呈現出與典型微紅色顆粒不同的面貌。“好奇”號將這些樣本送入化學與礦物學分析儀(以下簡稱CheMin),用於確定這些物質的真實身份。
前幾天,“好奇”號的照相機發現一種神秘物質。科學傢給出的結論是:從“好奇”號身上脫落的塑料碎片。格洛澤格表示,對於“好奇”號收集的樣本,科學傢的態度極為謹慎,生怕將遭到污染的樣本送入極為敏感的CheMin實驗室。這也就是為什麼他們拿出時間進行分析,以確定此次發現的明亮物質到底是人造物質還是天然形成的物質。科學傢15日得出結論這些明亮物質為天然物質。
這一結論不可避免地引發一個疑問——如何解釋物質的亮度?格洛澤格表示他們提出瞭兩個假設。第一個假設是,這些礦物顆粒在形成過程中裂開,因此擁有扁平明亮的表面,與典型的火星沙子相比反射更多陽光;第二種假設是,這些明亮的顆粒是一種不同類型的礦物質,混雜在普通的泥土中。
格洛澤格表示,CheMin實驗室進行的X射線分析以及可發射激光的化學與攝像機儀器(以下簡稱ChemCam)獲取的數據將幫助他們確定明亮物質的真正身份。他說:“我們希望ChemCam能夠對這些顆粒進行詳細分析。”“好奇”號機械臂收集的第一鏟泥土樣本被用於清理“好奇”號土壤取樣系統的內表面,第二鏟因擔心遭到污染被倒掉,第三鏟於本周送入這一系統,部分於17日送入CheMin的漏鬥形入口。
礦物分析是“好奇”號為期兩年的考察任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確定古代火星是否擁有適居地所需具備的化學特征。格洛澤格表示數十億年前的火星土壤能夠充當地下生命的傢園,當時的火星比現在更溫暖更濕潤。他說:“我們希望從礦物學的角度瞭解火星土壤的構成。”
“好奇”號的另一個車載實驗室被稱之為“火星樣本分析儀”,簡稱“SAM”,將於下周首次對火星樣本進行分析。在此之後,“好奇”號將首次利用鉆頭對火星巖石進行鉆孔取樣。格洛澤格表示“好奇”號將在未來幾周對當前所在的格萊內爾格地區進行研究,這一地區存在三種截然不同的地質結構。他說:“我們認為能夠在這裡得出一系列發現。”
2012年底,“好奇”號將離開格萊內爾格,前往蓋爾隕坑中部一座3英裡(約合5公裡)的大山,距離格萊內爾格大約6英裡(約合10厘米)。8 月5日,這輛六輪核動力火星車在火星表面著陸。現在,“好奇”號任務已經進行到第72個火星日。項目負責人理查德-庫克表示:“這輛火星車將繼續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態。”
宇航局的火星偵察軌道器最近發生故障,暫時進入安全模式,這導致“好奇”號項目組不得不使用宇航局的“火星奧德賽”號探測器,作為一個備用通訊中繼站,從火星表面傳輸數據。幸運的是,火星偵察軌道器的操作人員消除故障,重回正常工作狀態。
美國宇航局“好奇”號火星車收集樣本時在火星表面留下的3個小坑。照片由“好奇”號右側的導航相機在10月15日(“好奇”號任務的第69個火星日)拍攝,機械臂清晰可見
這幅照片展示瞭“好奇”號在一個名為“巖巢”(Rocknest)的多沙地帶收集火星土壤樣本時形成的小坑。照片中央附近的明亮顆粒與小坑內其他位置的顆粒不同,引發科學傢的關註,因為此前曾在附近發現一個從“好奇”號上脫落的淺色小碎片。根據“好奇”號項目組的分析,這個明亮顆粒是火星本地物質,而不是從“好奇”號上脫落的碎片。照片由“好奇”號的火星手持透鏡成像儀10月15日拍攝。10月15日是“好奇”號在火星上度過的第69個火星日
10月16日,也就是“好奇”號在火星上度過的第70個火星日,“好奇”號的機械臂首次將火星土壤樣本放上觀測盤。照片由“好奇”號的桅桿相機拍攝,展示瞭觀測盤上的土壤樣本。觀測盤直徑3英寸(約合7.8厘米),樣本來自於一個名為“巖巢”的區域。10月15日是“好奇”號在火星上度過的第69個火星日
Orignal From: 美國好奇號首次分析火星土壤樣本:發現神秘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