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下午,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舉行的神九乘組與記者見面會上,即將執行中國首次載人交會對接任務的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和劉洋首度亮相並接受采訪。
位於中國西北戈壁大漠的東風航天城航天員公寓“問天閣”內,景海鵬、劉旺和劉洋向近百名記者揮手致意。6月9日來到這裡後,他們始終處於“三級隔離”狀態。
身穿深藍色工作服,在厚厚的玻璃墻內,三位航天員筆挺端坐。這是三位航天員首次公開亮相,景海鵬顯得很放松,劉洋的臉上始終微笑,劉旺則有點嚴肅。
昨日下午,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舉行的神九乘組與記者見面會上,三名航天員與媒體隔著玻璃見面。鐵牛 攝
“問天閣”源於屈原的“天問”。從2003年起,中國每位航天員都從這裡出征。
33歲的河南人劉洋將是首位進入太空的中國女性,她用2年多時間完成瞭3至5年的太空飛行訓練計劃。
對於手控交會對接,劉旺說,航天員在訓練模擬器上進行瞭1500多次訓練,已經熟練掌握操作技能。
景海鵬說,手控交會對接如同“百米穿針”,對航天員的空間位置判斷能力、手眼協調能力、心理素質是極大考驗。
中國將是世界上第八個將其女性公民送入太空的國傢,也是第三個靠自身力量將女航天員送入太空的國傢。加拿大航天科學傢希德豪斯說:“女航天員的加入體現瞭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自信”。
航天員進行野外生存訓練
航天員在模擬返回艙訓練
■ 對話
關於人選 景海鵬:
女性加入有利心理建設
記者:從新聞裡看到神舟五號、六號、七號航天員們訪問太空時,想過自己有一天會和他們一樣嗎?
劉洋:完全沒有想過。那時我是一名飛行員,我已經覺得自己是離天空最近的人瞭……對這種幸運,我很珍惜。
記者:作為第一批航天員中最年輕的人,第一次入選乘組激動嗎?
劉旺:我14年來的辛苦付出得到瞭認可。這14年,我像其他航天員一樣,時刻準備著執行航天飛行任務……妻子問我,激動不?我說,沒有激動,隻有片刻的放松,之後便感到責任重大。第一次手控操縱飛船完成交會對接,對載人航天事業來說意義重大,對我個人來說責任重大。
記者:14年裡多次與飛天機會擦肩而過,你有沒有想過放棄?
劉旺:等待瞭14年的不止我一個人……每一次落選後,我都立即投入到下一次任務的訓練中。我告訴自己,隻要沒接到停航命令,就還有機會。
記者:你們是我國載人航天飛行第一次“男女搭配”的乘組。為什麼讓女航天員執行飛行任務?
景海鵬:女航天員執行飛行任務,絕對不僅僅是代表“半邊天”。女性耐受力強,操作細膩精準。這次飛行時間長,乘組之間的配合支持以及生活方面的互相照料更加重要,女性的加入有利於任務完成,有利於乘組心理建設。這也是我國航天飛行一步步走向成熟的一個標志。
關於訓練 劉洋:
每個項目都會挑戰極限
記者:這次任務給航天員帶來瞭哪些新挑戰?
景海鵬:首先是手控交會對接難。地面練得再熟練,天地之間都有差異,這是最大挑戰……我們的平均訓練次數大概是1500次左右。現在我們不看任何參數也能準確對接,遠遠超過瞭工程專傢對我們的要求,也超過瞭自動對接的精度。
劉旺:飛船在太空中運動特性跟地面不一樣,方向、姿態、位置、速度都要控制好,才能完成對接,考驗航天員及時發現、及時反應、準確控制的反應能力和天賦。
記者:任務有風險嗎?有沒有害怕過?
劉旺:我們知道風險存在,但不能老想。隻有做好充分準備才能獲得完美結果。
劉洋:我當飛行員的時候受過很多磨礪,以為航天員訓練不在話下。但真正加入航天員隊伍才發現,很多事情跟想象的不一樣。在飛行部隊做轉椅檢查隻要4分鐘,但航天員訓練要持續15分鐘。我到第5分鐘就感覺達到瞭極限,非常難受。但是不能嘔吐,也不能喊停。教員說過不行瞭就喊停,但從第一批航天員到我們這批航天員,沒有人中途停過。
幾乎每個項目都會挑戰到極限。我們的生活就是日復一日不停學習,不停挑戰極限,不停對抗負荷。
記者:男女航天員在訓練標準上有什麼不同?
劉洋:沒有不同,因為太空環境不會因為你的性別而區別對待。
關於默契 劉旺:
僅一個眼神就能讀懂對方
記者:經過這段時間的訓練,你們3人完成“磨合”瞭嗎?
劉旺:我們之間的默契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不需要語言,一個手勢、一個眼神就能讀懂對方的意思。
記者:劉旺和劉洋評價下景海鵬吧。
劉旺:景海鵬上過天,工作經驗豐富,對我們的心理有穩定作用。他經常根據自己的飛行經驗給我們的問題作出解釋。比方說,剛入軌後開艙門,沒有固定點怎麼辦?他建議把腳放在座椅的袋子上,解決用不上力的問題。他註重細節,有些細節很小卻能決定成敗。神七任務結束後,他一回到大隊就把榮譽放在一邊,和我們同甘共苦地訓練。
劉洋:我們的手冊有8本書、1尺厚,他經常抽出時間帶我到模擬區,一個按鈕一個按鈕地教我。
記者:說說航天員隊伍中的新成員劉洋吧。
景海鵬:劉洋隻訓練瞭兩年多,但是她用超出常人的刻苦補上瞭我們之前所有的課程,現在已經跟我們步調一致,遠遠超出瞭我和劉旺對她的要求。
劉旺:劉洋求知欲非常強。訓練之餘,我和景海鵬見到她時打招呼不是說“吃瞭嗎”,而是突然問她一些問題,比方說什麼設備在什麼地方,正常的指數應該是多少,這個閥門是在哪兒的,那個開關怎麼用。她都能馬上回答出來。個別不確定的,一定會回去查手冊。 據新華社電
當飛行員時我在天空飛行,成為航天員我將在太空飛行,這將是一次更高、更遠的飛行。 ——劉洋
我們之間的默契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不需要語言,一個手勢、一個眼神就能讀懂對方的意思。 ——劉旺
Orignal From: 神九男女航天員玻璃墻內首亮相,三人各自話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