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是“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日”,“5.25”即“我愛我”的諧音,就是認識自我,接納自我。2012年的主題是:“尋找我 擁抱我”。24日,記者從沈陽市精神衛生中心瞭解到,超六成大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差,不少90後大學生似一碰即碎的“瓷娃娃”。
病例:“電梯恐懼癥”
24歲的小賀已畢業兩年,如今卻不得不賦閑在傢,每隔一段時間就必須去看心理科醫生,因為他患上瞭“電梯恐懼癥”。
追溯病因,心理醫生瞭解到來龍去脈:兩年前,小賀大學畢業前夕面臨就業壓力。一次,他去一傢單位應聘工作,進電梯後,才上瞭沒幾層樓,電梯就突然出故障停在瞭半空中。小賀獨自被關在裡面出不來,當時他感覺很緊張,擔心窒息。結果被關瞭不到20分鐘就獲救瞭,而小賀當時感覺在電梯裡被困瞭很久很久。
那次之後,小賀開始不敢乘電梯,後來發展到不敢獨自呆在類似封閉的空間裡,再後來幹脆不敢一個人獨處。
舉措:高校建心理危機幹預體系
“小賀同學的病根其實在於‘心魔’,是巨大的就業壓力導致的。”市精衛中心心理專傢梁光明指出,小賀的問題幾乎是大多數大學生會遇到的難題。一傢高校心理咨詢室負責人稱,近年來學校中有心理問題的學生不斷增多,僅去年一年,咨詢中心就接待瞭1000多名同學,其中有10例患有精神疾病,送入醫院治療。
“現在的學生多是獨生子女,遇到事情習慣以自我為中心,出現心理問題的比較多。所以很多高校建立瞭五級心理危機幹預體系,來保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梁醫生介紹,五級是由寢室朋輩心理輔導員、班級心理委員、學院心理專幹、校心理咨詢中心、醫院逐層建構起來的,學生一有反常情況就能及時得到關註,避免危機的出現。
數據:超六成大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差
記者從沈陽市精衛中心獲悉,據網上一項對3000名大學生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六成大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差。
調查顯示,66%的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人際關系等方面遇到挫折時,會向父母及身邊的朋友求助,僅有34%的學生選擇自己想辦法解決。在對大學生心理壓力大的因素進行統計時發現,被選率排前三的有“人際關系”、“就業壓力”以及“學習問題”。
此外,53.4%的學生與同學發生矛盾時不知該如何解決。40.5%的學生由於學習以及就業壓力而產生抑鬱情緒。還有少數大學生因戀愛關系、經濟問題及傢庭關系的因素導致心理承受能力弱。
Orignal From: 一碰就碎瓷娃娃:超六成大學生心理承受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