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造器官20秒生產1米長動脈:將移植首例人造鼻子

  據國外媒體報道,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納米技術和再生醫學系科學傢亞歷山大-塞法利安教授領導一支研究團隊致力於在實驗室培養人體器官。近來,塞法利安實驗室培養出多種人體器官,如鼻子、耳朵、氣管、動脈等。科學傢認為,實驗室培養人造器官必將能夠應用於臨床實踐,讓器官捐獻成為歷史。

  當你在塞法利安實驗室中看到這些人體器官,千萬不要驚慌,這些鼻子、耳朵並不是真正的人體器官,它們是塞法利安等人在實驗室中培養出來的人造器官。塞法利安介紹說,他們正在培養一個鼻子,下個月將移植到一名患者身上。在塞法利安實驗室的一個皮氏培養皿中,一個非常逼真的鼻子漂浮於紅色液體中,附近還有一個培養皿,其中盛放著一隻耳朵。塞法利安表示,“這是世界首例,此前從未有人培養出一隻鼻子。”

塞法利安教授手中拿著一個實驗室培養的人造耳朵

 

塞法利安的研究團隊致力於利用患者自己的細胞培養用於移植的人造器官

用於制造耳朵的模具

一位患者面部的玻璃模具,將用於世界上首例人造鼻子移植

實驗室培養的人造鼻子。在進行人造鼻子移植手術時,人造鼻子並不是直接移植到患者面部

生物反應器中培養的人造氣管。科學傢近期成功實施瞭世界首例人造器官移植,將這個氣管移植到患者體內

  塞法利安把自己的實驗室比作“人體器官商店”。在其實驗室中,你會遭遇一個又一個醫學突破,如人造氣管、人造動脈等。塞法利安介紹說,“在人造動脈方面,我們是世界上首傢擁有此技術的機構。如果需要的話,我們可以每20秒生產1米長。”實驗室成員之一阿德洛拉-奧塞尼介紹說,“此前也有其他團隊試圖完成人造鼻子移植手術,但是他們的人造鼻子在移植後發生變形。我們的人造鼻子將能夠保持完整,因為整個鼻子形狀都是通過一種聚合體形成的。”

  這種聚合體看起來很像是非常薄的膠乳橡膠,由數十億個分子組成,每一個分子僅約一納米大小。塞法利安介紹說,“在這種納米材料內部,是成千上萬個小孔。在器官培養過程中,組織物質會長進這些小孔中,並成為整個聚合體的一部分。”當然,人造鼻子並不是直接移植到患者面部,而是先置入到其手臂皮膚之下的一個氣球中。數周後,皮膚和血管不斷生長出來,然後才會將鼻子移植到臉上。由於這些人造器官是利用患者自己的細胞培養出來的,因此從理論上也就不會出現排異現象。

  據塞法利安介紹,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已經投入10萬英鎊用於該實驗室納米材料的研究。科學傢們認為,這項革命性的研究將能夠挽救無數的生命,但是要想實現成功和完美的移植,可能還需要大量的臨床實驗來驗證。



Orignal From: 人造器官20秒生產1米長動脈:將移植首例人造鼻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x0z7blog01 的頭像
    x0z7blog01

    x0z7blog01的部落格

    x0z7blog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