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上線微任務、信息流廣告平臺、在微博內容中推送廣告信息,新浪微博在商業化廣告上的步伐逐漸加快。在盈利模式尚未清晰、空有流量無法有效變現的困境下,新浪微博通過整頓營銷市場、出臺競價排名系統、招安草根大號等一系列措施,開始瞭在廣告市場的正式試水。
仿效搜索引擎競價排名系統
“從來都沒關註過這些企業官微,但微博頁面上出現瞭它們的廣告,而且刷新過後還會出現。”近日,多名新浪微博用戶表示,自己的微博頁面中均出現瞭‘@上海煜宸 ’、‘@康師傅私房牛肉面’等企業的廣告,無法強行屏蔽或刪除。
這一廣告的來源,是新浪剛剛推出的 “信息流置頂推廣”廣告系統。一名新浪人士告訴記者,目前這一平臺主要是新浪微博提供給廣告用戶的自助投放系統,廣告主可以在此平臺中預先充值付費,而計費模式采取CFP、CPE兩種模式。
“CPF模式按照展示次數計費,5元/千次起,0.1元起競價;CPE模式按轉發、關註次數等計費,0.5元/次,0.01元起競價。”據這位 人士介紹,由於通過該系統投放的推廣廣告每天隻能展示給用戶兩次,所以也采取瞭競價排名的操作方式,“同樣關鍵詞,出價最高的可以優先展示給用戶。”
與此同時,新浪新推的這套信息流系統還進行精準廣告投放。該人士表示,通過後臺系統,可以看到用戶的年齡、性別、地域、愛好等信息,企業可以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後投放匹配的相關廣告。
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通過微博投放廣告的整體效果均高於傳統的搜索產品。“對比下來,微博廣告的展示效果比搜索高很多,而且平均點擊價格比搜索廣告要低很多,轉化率在10%左右,是搜索轉化效果的兩倍以上。”
強制推廣引來質疑
雖然商業化步伐急匆匆,而且初具成效。不過新浪微博的這種強行植入廣告的做法,卻引來質疑聲。
未經關註便出現廣告,成瞭被用戶詬病最多的地方,不能關閉廣告,更讓用戶不滿。“一打開微博,看到的卻是所謂‘微博推廣’的廣告,還不能刪除, 不能拉黑,隻能看後隱藏。你可以把別人關閉,我們卻無法關閉你的廣告,什麼邏輯?”一名微博用戶憤憤不平地說道,而在大部分推廣廣告的轉發和評論內容裡, 抱怨聲此起彼伏。對於用戶的質疑,部分帶推廣內容的微博則是選擇關閉評論功能,來個“眼不見心不煩”。
針對新浪微博的上述做法,社會化媒體研究者文武趙表示,社會化營銷的本質在於對話,但這種單向的強制信息推送的行為,依然沒有脫離傳統門戶廣告 的思維模式。“對於社會化媒體的原生廣告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用戶體驗,以不打擾用戶為底線,而新浪在前期不成熟的廣告模式,勢必會對用戶造成傷害。新浪更 應該做的是,將推送的廣告信息融入用戶語境之中,這樣才能盡可能降低對用戶體驗的傷害。”
而炎黃網絡CEO管鵬表示,這次飽遭用戶詬病的硬性推廣,恰好說明瞭新浪在數據分析和挖掘方面存在短板。“新浪更多的是媒體屬性,並不是以技術為主,這次它在廣告的個性化營銷、精準投放上做得比較差。”
同時,有業內人士透露,除瞭以上的廣告推廣外,新浪微博更是出瞭短信營銷平臺,企業可以通過傳統短信通道PUSH的方式,直接將內容發送到訂閱瞭該服務的粉絲手機中。該人士表示,此舉是新浪通過用戶基礎信息,又大打的一張深入挖掘數據的精準營銷牌。
“這將是新浪微博商業化進程的一步險棋。”文武趙認為,現在短信營銷的前提是許可式營銷,“要以用戶選擇為前提,如果將權限下放給企業官微,粗暴地推送垃圾信息或廣告信息,這無疑是飲鴆止渴。”
新聞鏈接
剛柔並濟招安草根微博
“新浪給我們開放瞭廣告接口,然後廣告主可以通過我們的平臺來投放廣告,但新浪微博方面要根據其導來的流量收取一定的費用。”一名微博營銷人士告訴記者,他所運營的第三方平臺和新浪的廣告系統相合作,但新浪也要從中抽成,是“博主、平臺、新浪三方分傭的模式。”
據瞭解,除瞭對第三方營銷平臺開放廣告接口外,新浪微博也上架瞭“服務商平臺”,謀求將草根大號的營銷團隊圈入其中。據新浪方面介紹,該平臺主要是聚合為企業提供官微運營、活動營銷、培訓服務等第三方服務商,目前已經有不少運營者入駐。
“微任務+信息流+服務商”,新浪微博商業化的模式已經初見雛形,而且力求“通吃”上下遊資源。微眾傳媒研究部總監張涵誠對記者表示,在出於資 本壓力下,新浪微博急於通過將手中的流量變現,解決之前“有人氣沒收益”的窘境,而這套商業化模式的核心在於打造一個全方位的廣告平臺,而目前雖然由於技 術不到位,出現瞭硬性推廣等不得已而為之的做法,但“新浪微博迫於資本要求亟需贏利,商業化道路也是大勢所趨,不可逆轉。”
Orignal From: 新浪微博在質疑聲中加快商業化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