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彥臻,今年11歲,現就讀惠州市第一中學初一年級,從小喜歡研究機械構造,搞電子類小發明。2009年,第一個發明“一種臺燈燈具結構”獲得瞭國傢專利,那年他僅7歲;去年8月,第二個發明“帶有兒童娛樂和自發電裝置的自行車”獲得國傢實用新型專利;今年8月,他為自己的第三個發明“一種空調冷凝水加濕器”向國傢知識產權局提出發明專利申請;上個月底,他被某公司聘為特約工程師,就太陽能臺燈項目進行專項研發。
從小愛“折騰”,傢裡的電器能拆的都拆瞭
年紀小小,已經光芒四射。朱彥臻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孩子?走進他傢裡就能略知一二:飛機模型、線路板、電池、開關、馬達等散落在電視櫃上、茶幾上;在客廳左邊,約有一尺高的金色獎杯特別顯眼,旁邊還有一座寫著“最佳節能獎”的玻璃獎座。
周六上午,朱彥臻和往常一樣早早起來,在傢裡簡單吃瞭個早餐,便匆匆忙忙地下瞭樓。他是上他喜歡的機器人課程去瞭,這是每周的固定節目。
在爸爸媽媽的印象中,朱彥臻從小就愛“折騰”。剛學會走路的朱彥臻最愛搬弄傢裡的工具箱。“他把工具箱裡的東西逐樣拿出來,一個人也可以玩很久。當時彥臻隻有一歲多,但已經會使用鋸子、電烙鐵、螺絲刀、鉗子等工具,曾經拿著螺絲刀直接把傢裡房門的螺絲一顆顆擰下來。”對於朱彥臻的動手能力,爸爸朱海光當時就覺得很神奇、驚訝,但孩子還小,壓根就沒有想太多。
到瞭五六歲時,朱彥臻在動手方面的天賦逐漸顯露出來。那兩年,他沉迷玩剪紙模型,一張白紙、一把剪刀這些簡單的材料和工具,在他手裡搬弄幾分鐘,就會變成生動立體的模型。電視機、打印機、空調,傢裡的電器都成瞭他做模型的對象。朱彥臻覺得特別好玩的是,當時模擬打印機的構造做瞭一個模型,嘗試模仿打印機的操作原理,把白紙放進去,果真打印瞭一幅畫。
再大一點的時候,朱彥臻已經會在剪紙模型的基礎上安裝電子元件。當時還在學前班的他,在小汽車的剪紙模型上添加電機、太陽能板、蓄電池和開關等零件。
朱彥臻對傢裡的電器使用都瞭如指掌。“能拆的基本上都被他拆瞭。”在媽媽蔡艷紅看來,朱彥臻是一個“不太愛惜東西”的孩子,剛買回來的東西,隻要他好奇的,他都會嘗試把它拆下來。
朱彥臻拆東西的節奏有點讓他的爸媽hold不住。前幾天,他把傢裡的電風扇拿出來,兩三分鐘時間就把風扇的馬達拆瞭下來,“馬達轉動時,上部分可以用來打磨東西,下部分可以用來切割。”前段時間才把風扇清洗幹凈收入箱子的媽媽對此真是哭笑不得。
發明創造的靈感:如何給生活節能
前段時間,朱彥臻看見傢裡有很多平時廢棄的充電器電線,就把它們連接起來,自己在外面購置瞭太陽能板放在陽臺,從陽臺拉線到屋內,連接廁所裡的小燈。“太陽板收集光能轉化為電能,現在點燈也不用錢啦。”朱彥臻說起他的發明如何給生活帶來方便時,總是興奮不已。
愛迪生說過,成功就是99%的汗水加1%的靈感(咳咳其實後邊還有半句……)。朱彥臻的發明創造來自瞬間的靈感。在朱彥臻三年級時,學校舉辦瞭科技藝術節比賽,在上交作品的最後期限,他突發奇想,給臺燈裝上太陽能板收集浪費的光源,用蓄電池儲存起來,蓄電池可以給小風扇、MP3等供電。“現在的臺燈,前面的光源利用到瞭,但是靠近燈罩部分的光源實際上是浪費瞭。”
由於當時條件限制,他用傢裡的油桶充當蓄電池,把白熾燈放在油桶上,不到兩個小時就把整個發明模型構建起來,拿到學校參賽獲得瞭一等獎。這是他第一個發明專利的雛形。
他的靈感往往來自對生活的細致觀察。去年,他把小型發電機安裝在自行車上,發電機的轉子通過連接自行車的傳送帶和轉軸,在踩踏自行車時,車輪轉動帶動發電機的轉子轉動發電,電能為自行車的收音機和MP3等娛樂裝置供電。“這樣就不用擔心MP3沒電瞭,隻要踩著自行車,就會來電。”去年,朱彥臻為這個發明成功申請瞭國傢實用新型專利。
朱彥臻的節能創意總是層出不窮。今年夏天,傢裡空調的出水管被老鼠咬破瞭,朱彥臻眼看空調的冷凝水一滴滴滲漏出來,隻能用盤子接水。此時,他又突發奇想,怎不把這水利用起來呢?
人在屋裡吹空調,總覺得口幹舌燥。朱彥臻嘗試把空調的冷凝水二次利用來解決這個問題,相當於給空調添加瞭加濕器的功能。
為瞭更好地瞭解加濕功能的工作原理,朱彥臻跑到超市研究瞭一番冷風扇的操作,最後把冷風扇的原理運用到空調冷凝水的二次利用上。“我在管子裡面裝瞭紫外線燈管,用來殺毒,然後加入超聲波,把水霧化吹到空氣裡。”朱彥臻強調說,現在的寫字樓滴水問題這麼嚴重,實際上可以用這種霧化裝置來解決。
希望得到更多的指導
除瞭熱衷動手做模型外,朱彥臻平時最喜歡看科教頻道。“科教頻道裡可以看到很多發明的創意和過程。”別的小孩在看動畫片,朱彥臻已經在科教頻道裡看別人如何發明創造。
為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想法也是受到科教頻道的影響。蔡艷紅看到許多專利都是來自於普通市民,她也嘗試申請專利把兒子的發明創造保護起來。蔡艷紅通過在網上查閱資料,順利請到專利代理公司來操辦。
在朱彥臻搞發明的過程中,爸爸朱海光算是他的啟蒙老師。朱海光是惠州當地石化企業的工程師,看見兒子對機械構造、空間想象感興趣,平時也會給予兒子有關的指導,“像一些萬用表、電器、電路的使用都會涉及安全問題,我會指導他如何安全使用,給他灌輸安全意識”。
朱海光也是兒子的超級粉絲。為瞭讓兒子的特長和愛好得到更好的發揮,朱海光給兒子買玩具特別舍得花錢。朱海光印象深刻的是,2004年,剛在惠州紮根安傢,經濟條件並不富裕,他寧願在其他方面節省一點,也要給兒子買積木、組裝模型等玩具。
去年,朱彥臻遇到一位好導師。經過專利代理公司的介紹,朱彥臻成為瞭惠州市“百名小發明傢培養工程”的培養對象。他的導師羅來康給他介紹專業的發明創造方法,主動聯系企業,幫助他把發明推廣給企業,希望把發明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目前,惠州市天煜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打算將朱彥臻臺燈能源利用的發明進行投產。
朱彥臻的發明過程看似順利,但是小小發明傢也有困惑的時候。他在做第二個自行車發明的時候,解決發電機的安裝問題花瞭不少功夫。“剛開始發電機總是安裝不上去;傳動輪速度太慢瞭,直接拖慢瞭發電機工作效率;腳踏板用的是鋁材,過於柔軟。”後來,他給主動輪捆綁防水膠佈,增大輪子的尺寸比例,現在能夠湊合著用,但是效果還是不理想。“希望以後有人給我更多的指導,改進功能。”
少年說夢想
“平時我比較關心事故新聞。出現緊急情況時,若稍微冷靜一下思考怎麼做,很多事故可以避免。像今年8月底,深圳暴雨女司機困死車中這個事故,為什麼已經等不來救援而不實施自救?如果是我,我首先嘗試點火,點火不成功的話,就要設法從車子裡出來,然後爬到車頂等待救援。”朱彥臻告訴南方日報記者。
“其實,我長大以後想從事的職業很多,發明傢、科學傢、商人、老師都可以。當發明傢和科學傢是為瞭可以發明更多專利,讓生活變得更美好;從商是為瞭給自己累積資本,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才能更有底氣和條件搞發明;以後有機會我會到美國深造,希望學習美國那開放的思維、發達的科技,同時在國外給外國人教中文也不錯,回到國內也可以給中國孩子教英文,所以也想當個老師。”小小少年在記者面前一口氣說出自己的理想。
Orignal From: 看看廣東11歲少年是怎樣成為特約工程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