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正在做轉型,或者說我們已經在做瞭。總體來說,未來新浪需要變成媒體平臺,自媒體是媒體平臺的一部分。新浪轉型要在三大方向上豐富:

  第一,內容來源更加豐富,不僅包括傳統媒體,也包括自媒體。越來越多的內容將來自自媒體,有專欄、視頻等各種形式。

  第二,內容的展現形式也是更加立體的,不僅新浪,現在各傢門戶視頻、圖片等所占的瀏覽量比重都增加很快。同樣,新浪也會根據PC端和移動端不同的特性,提供不同的展現形式。

  第三個豐富在於如何滿足不同場景下的用戶需求,用戶在不同時間、使用場景下,對於媒體的內容喜好度是不一樣的,以移動端為例,用戶每天坐在沙發上和躺在床上喜好的內容差別很大。

  現在做網站越來越不容易,各個方面都要考慮得很清楚,不僅需要在產品上做驅動,還需要非常豐富的媒體運營經驗,另外平臺有很強的影響力。

  作為媒體平臺,新浪把門戶頻道做瞭重新調整。有很多人問我,是不是要把新浪頻道垂直化,變成小公司瞭?其實不是,我們要求的是“立體”,這和“垂直”有一個根本的區別。以體育為例,我有我的頻道,也有我的聯播臺,同時還有體育社區,而且體育社區是構建在微博上,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體育聊天室。體育社區內,球迷用戶,還有運動隊、運動員、球星、企業都可以成為社區裡面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頻道就是要構建跟賽事相關的所有相關方的真實關系。

  未來的社區內,如果我是熱火的球迷,那麼在熱火的社區裡面,我能夠看到的是熱火球隊在更衣室球員的動態,還有很鮮活的發生在更衣室裡的故事。有相當一部分球迷對這些非常關註,可這些不是傳統意義上采訪能得到的內容。另外用戶可以跟賽事之間發生一定的關系,比如看比賽期間可以競猜,比如這節有多少個三分球,這些都是跟比賽直接相關的。用戶也可以在其中玩一些跟體育相關的遊戲,甚至可以買相關的球隊裝備。

  相應地,新浪在管理上肯定要做調整。以前,基本上每個網站靠一兩個主要的頻道賺錢,其它頻道不賺錢,新浪還是幾傢門戶裡唯一有利潤的。現在新浪要將一個頻道變成一個垂直領域,管理則隨著業務調整而變化。像新浪體育,頻道、點播臺、社區三塊資產,都需要做相應的規劃。

  在運營上,過去一個頻道90%全是編輯,但調整後,做社區、做產品運營方式不一樣。首先,新浪需要對此整體規劃;第二,分工要更加多元;第三,管理機制上,我們希望這樣建立起來的團隊跟公司之間是利益一致的,就相當於這個團隊在大公司裡面做二次創業一樣,當然風險比自己創業要小很多。

  移動端是未來門戶的另一個重點。發展移動端,首先需要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入口,搜狐以它的新聞客戶端作為重要入口,這一點新浪的定位是在微博上,這也是前幾年新浪在移動端的重點,現在已經達到瞭。

  第二,從媒體的角度來看,瀏覽器的瀏覽模式是不應該被忽視的,換句話說,客戶端不是唯一的解決方案。現在新浪兩條路都在走,從瀏覽器獲取內容,量仍然很大;客戶端也沒有必要一定要按照原有的PC端和移動端分頻道來做,應該更多按照用戶的興趣去做,但要遵循客戶端閱讀習慣和互動方式。

  所以新浪的新聞客戶端,可以有自己強烈的差異性。第一,新聞客戶端對實時性的要求非常高,除瞭實時性外,新浪要運用自身的優勢,包括熱點數據挖掘和形成議題,讓用戶看到在其它地方看不到的內容。新聞客戶端也不見得隻有新聞媒體能做,大傢的方向和做法,可以不一樣,現在很難去下一個結論到底哪種方式去做更好。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希望把差異性做出來。第二,新浪不盲目追求裝機量,其實裝機量的轉換率是非常低的,如果為瞭一個虛無的數字去PK,這是很沒有意義的事情,搜狐、網易、新浪,各傢都有各傢的定位。

  有人說,新浪此番變革是我“新官上任三把火”。我不是“新官”,我在新浪已經14年瞭。坦率說,我沒有想過“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情況,因為我總感覺這句話的意思是不是說,三把火燒完瞭就完瞭。

  在互聯網行業,市場變化特別快,競爭也十分激烈,所以隻能講怎樣在這裡做好自己,抓住自己的優勢,因為這裡永遠沒有完美的時候,就像新浪,今天還是不完美的。看到今天的趨勢和方向,我們現在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應該通過什麼樣的途徑和方法實現,這方面我會考慮更多一點。

  另外,最重要的是大傢在思路上達成共識。新時代,不僅傳統媒體需要轉換思路,做網站也一樣,需要根據市場變化不斷調整思路,而且要勇於試錯。不出錯是不可能的,所以穩紮穩打的方法不見得適合互聯網,做媒體也是一樣。好在新浪不是官方媒體,受到的限制會少很多,體制機制都不一樣,所以我認為做網絡媒體很有機會。

  新浪試過的錯誤太多瞭,我們嘗試過許多不會做的事情。對此,我深刻體會到術業有專攻。新浪為什麼做媒體平臺?很重要的一點是,這能讓擅長做某一類事情的人變成你的合作夥伴而不是競爭對手。在業務發展初期,會出現一項業務你有我也有,但未來不會是這樣。不光是新浪,很多公司都比以前成熟瞭,大傢理解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通過什麼機制來做。

  比如視頻,對門戶來說非常重要,但是各傢的做法不一樣,新浪則更多從是不是跟自身定位契合的角度考慮。現在做視頻都在長影視劇的紅海拼殺,從商業回報角度出發,視頻網站靠內容去做廣告跟電視相似,直接切電視廣告的蛋糕也比較快;但是長遠怎麼去做呢?

  新浪一方面考慮的是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出來,貼合自己本身的優勢定位。比如體育,一直是新浪比較強的領域,NBA已經做瞭三年瞭。既然體育我們以賽事為主,那麼賽事視頻就很重要。另一方面,內容本身可以和企業合作,我們現在做的冠軍時刻、絕殺時刻,都是跟企業提供的內容捆綁在一起。不能把企業單純地當作廣告主,球隊、球星、代言人,這都是體育的資產。此外經營模式上,除瞭廣告,圍繞著彩票、遊戲,其實還有非常多的機會。在視頻領域,這些就是未來我們希望在賽事基礎上做的。

  新浪不打算自己去購買很多版權做影視劇。這裡競爭很激烈,經營上從長期來看,我感覺是一道無解的題。大傢看得越多,成本越高,收益真的能夠隨著成本上漲依舊保留一定的利潤差嗎?經營模式上,我們不希望走這條路。今年新浪在嘗試做一個平臺,用戶可以在平臺上滿足視頻需求,各傢視頻網站的內容在這個平臺上播放,獲得利潤他們可以拿大頭。對於優酷土豆愛奇藝來說,多一個收入來源也是一件好事情。影視劇這一塊,新浪希望可以平臺化,而不是通過獨傢壟斷的資源的去做。

  未來,視頻還有一塊很大的空間,就是自媒體的創作,包括UGC和視頻的結合。現在新浪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圍繞自身優勢來進行,這一塊也不例外。在新浪博客、微博中,除瞭那些大傢熟知的、塔尖的專欄作傢,再往下還有大量的在不同領域、具有內容創作能力的作者。這是未來要釋放出來的力量。自媒體除瞭過去的文字、圖片,現在視頻也有很多的發展空間。下一步,我們將推出一些產品和項目,著重於把創作力強的自媒體和微博的傳播力量結合起來,持續產生優質內容,並通過視頻展現出來。這也是新浪自媒體優化中的一部分。



Orignal From: 杜紅:門戶絕殺時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0z7blog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