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秋褲,是個陰謀?

“秋褲,是個陰謀!”一段時間以來,微信朋友圈一個說法被頻繁轉發,稱秋褲是前蘇聯的一個陰謀,為瞭讓中國人失去耐寒力,永遠失去在蘇聯遠東地區生存的能力。一時間,穿不穿秋褲這一私人問題上升成瞭“國傢大事”。記者梳理這一說法的幾個關鍵信息點,請各方專傢釋疑解惑,結論是,“秋褲陰謀論”,純屬瞎掰。

【關鍵點1】

網傳說:“1953年,秋褲按照蘇聯生物學傢李森科的理念被設計出來,使用瞭棉毛混紡的佈料,特別加強瞭保暖性,以圖盡早實現弱化腿部抗寒基因的目的。在秋褲發明之前,全世界的人類哪怕在三九嚴冬,也隻穿一條單褲。古代的中國人與日本人也都穿著單層佈的漢服與和服,赤足踏著木屐行走於雪地中。”

服裝史專傢:商周就有保暖褲

研究服裝史的北京服裝學院副教授王子怡告訴記者,中國古代雖然沒有秋褲這個叫法,卻有類似作用的內衣,隻不過材質不同。

早在商周時期,為瞭給腿部保暖,人們開始穿著脛衣——從腳踝到膝蓋的兩個褲管,有點兒類似於護膝,由葛佈、麻佈制成。後來,脛衣的兩個褲管逐漸加長,到瞭大腿部位,稱為股衣,為整個腿部保暖。“我們經常說的紈絝子弟中的‘絝’,其實指的就是這種無襠褲。”王子怡說。

對於秋褲是不是李森科設計的,王子怡表示,秋褲的由來有多種說法,已不可考。據報道,最早取得秋褲設計專利的是加拿大的弗蘭克·斯坦菲爾德,他在1915年就申請瞭相關專利。

【關鍵點2】

網傳說:“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農學研究中,李森科發現將茄子、土豆等農作物一代又一代地栽種於寒冷的氣候中,農作物就會逐漸被鍛煉出抗寒的遺傳特性,相反,如果將農作物置於溫室中,抗寒性就會越來越差,直到徹底變得弱不禁風,受不得低溫。這就是著名的‘環境導致基因改變’的獲得性遺傳現象。按照李森科的計算,隻需要給三代人連續套上秋褲——大約是60年,該人群腿部抗寒的基因就會降低到千分之一以下。而且在秋褲的‘溺愛’下,人體骨盆肌肉弱化,受損後恢復變慢,造成中國人獨特的產後坐月子現象。”

基因專傢:人沒有“抗寒”基因

“在植物和農作物的研究領域,確實有‘抗性’基因的研究,如抗旱、抗寒、抗蟲等。但在人體已知的兩萬多個基因中,還沒有一個被稱之為‘抗寒’的基因。”國傢人類基因北方中心副主任李秉坤研究員告訴記者,植物學上的理論,並不能直接“嫁接”到人類身上。

李秉坤表示,與人體“抗寒”或“耐寒”能力相關的應該是一組基因。但這些基因和能量代謝、免疫機能等有關。抗寒能力還與飲食結構有關。在他看來,隨著國民肉類等高蛋白攝入量的增加,整體的抗寒能力也會提高。

針對秋褲帶來“坐月子”的說法,李秉坤表示,中國人“坐月子”的習慣於上世紀五十年代之前就已經存在很久瞭,與穿“秋褲”無關。

【關鍵點3】

“給人穿上保暖的秋褲,人雙腿和關節的抗寒性會在幾代之後喪失,變得完全無法在高緯度地區活動。假如一個國傢穿瞭60年秋褲,就再也沒可能脫下它瞭。”

醫學專傢:鍛煉可提高耐寒力

北京世紀壇醫院骨外科主任於方介紹,寒冷是致病的原因之一,最常引發感冒,誘發心腦血管疾病,並導致運動系統疾患。如果不穿秋褲,受到傷害最大的就是皮下脂肪組織比較少的膝關節,可能會得風濕、骨關節炎之類的疾病。

穿不穿秋褲會不會影響人的耐寒能力呢?於方認為,不同地域的人耐寒能力本就不同,如愛斯基摩人長年生活在寒冷的北方,其耐寒能力遠遠高於生活在熱帶地區的人群。而且,耐寒能力可以通過鍛煉提高,如遊冬泳的人,會比一般人更耐寒,體質也更好。

於方表示,現在冬季人們所穿的禦寒衣物要比十幾年前少很多,臨床上並沒有發現“耍單兒”的人比穿得多的人患病幾率更高。

此外,據記者瞭解,李森科基於“獲得性遺傳”的理論當年就遭到物理學傢朗道等人的批判。這一理論早已經被達爾文的“進化論”證明是錯誤的。還有研究表明,哺乳動物低溫馴化實際上在一代之內就可完成。換句話說,即使秋褲可以讓人類“抗寒”能力下降,人類同樣可以在這一代之內脫掉秋褲,重新適應寒冷氣候。因此,“秋褲穿上60年就永久脫不掉”的論斷也不靠譜。



Orignal From: 秋褲,是個陰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x0z7blog01 的頭像
    x0z7blog01

    x0z7blog01的部落格

    x0z7blog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