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研究得出,人類語言或源自鳥語

據《生活科學》網站報道,在印度尼西亞爪哇島,生活著一種銀色長臂猿。這種動物瀕臨滅絕,他們最特別的地方在可以“唱出”較長的復雜“歌曲”,使用14種不同類型的記號——標記領地、向傢人和潛在配偶傳遞消息。

人類語言或源自鳥類、猿猴語言

研究它們不僅出於人類的好奇心,更在於這種銀色長臂猿身上或許隱藏著人類語言進化的線索。兩位麻省理工大學教授在最新發表的論文《人類語言進化和當代語言本質假說整合(The Integration Hypothesis of Human Language Evolution and the Nature of Contemporary Languages)》中宣稱,通過重新審視當代的語言,我們可以發現人類是如何從更為古老且基礎的通訊模型(例如鳥類和猿類)進化出現在的交流方式的。研究人員表示,我們從鳥類那裡獲取瞭語言中的旋律聲部,從猿類那裡學會瞭說有“內容”的話。大約在10萬年以前,人類將這些能力融入自己的語言,並逐步發展為今天我們所聽到的形態。

麻省理工大學日本語語言和文化教授、語言學傢宮川茂(Shigeru Miyagawa)提到:“人類的語言是如何產生的?我們不可能回到過去弄個清楚。我們所能做的隻是設想出一個與實際最貼切的理論模型。”

具體來說,宮川茂和他的研究夥伴認為,重新分析後,現代語言的一些特性實際上體現出瞭其他動物語言的某些特性。也就是說,人類互相之間的交流要比我們想象的更像動物之間的交流。

宮川茂補充道:“是的,人類的語言十分特別,但如果以正確的方式對它進行分割,我們會得到兩個有限部分。這兩部分在動物世界都有可以追溯。”

在過去的研究中,宮川茂曾經提出,人類的語言由兩個層次組成:詞匯層(傳達語句意思)和表達層(與句子層次結構有關)。這一理念也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得出的。

鳥類能發出的聲音不多,猿猴在表達特定意思時能使用的聲音種類也不多。想要把這類通訊方式匯合在一起,構造出擁有無限表達可能的人類語言,似乎很有難度。但研究人員不這麼認為,他們覺得人類語言中實際上存在“有限狀態”的組成部分。人類與鳥類的祖先似乎都存在於3億年以前,通過較為古老的猿猴建立瞭彼此的聯系。



Orignal From: 研究得出,人類語言或源自鳥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x0z7blog01 的頭像
    x0z7blog01

    x0z7blog01的部落格

    x0z7blog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