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殖民太空是所有人的夢想。不幸的是,以目前的科技水平來看,這個目標是絕無可能實現的。以人類的血肉之軀在危機四伏的宇宙空間中旅行,還要承擔太空旅行對身體造成的各種健康問題,以目前的知識看來,這是非常不切實際的想法。那麼有沒有一種可能,我們在地球向遠方星球發送我們的基因密碼,利用3D打印技術在遙遠的彼方打印出人類?這個念頭聽上去很瘋狂,但是科學傢卻不覺得,反而認為這是人類殖民外星球最可行的方法。
NASA好奇號任務領隊工程師亞當·施特爾茨納在最近一次大會上提出瞭這個大膽到近乎瘋狂的想法。這個想法的大致框架是將人類DNA植入某種細菌(一種我們已知的可以經受住太空旅行的細菌),隨同發射的設備可以利用DNA中的信息在飛船達到目的行星後3D打印人類。這個想法雖然看似完全不著邊際,但是隻要想一想人類在染色體領域的進步,想一想目前人類已經可以打印出器官在內的人體部件,就不會覺得有多荒誕。
哈佛大學生物學傢蓋裡·魯夫肯也認同這個理念,他還指出這個想法來源於向其他行星發射細菌,改造成類地環境的想法。那麼,為什麼又是細菌呢?因為細菌可以攜帶大量信息,人類需要向外星球發射細菌,等星球上的環境變得適宜人類居住後,人類再向該星球發送包含人類DNA信息的細菌。我們可以向外星球派遣機器人打印出人類,或者等待細菌改造行星,任其發展,等待進化會創造出什麼生物。(後者方案需要更久的時間,和更為大量的操作)
無論如何,這個點子還是可行的——每年人類都會在基因工程、克隆技術和生物打印技術上取得長足進步。想象一下,未來一千年、兩千年或者五千年,到那時候,如果我們還沒有發明出穿越蟲洞的曲速引擎,這將是人類殖民外太空的唯一方法。屆時,我們的眼光可以不用在關註地球,我們要放眼太空(去追尋阿卡西亞的腳步?),如果這是延續人類的唯一方法,為什麼不放手一搏?
施特爾茨納也指出以目前的科技水平來看,異星3D打印依然比太空旅行更為實際,雖然聽上去有點不靠譜。
“目前這個想法還完全屬於推測,”施特爾茨納說,“但是這方案不需要超光速飛行,也不需要無窮無盡的能量。”
這麼說來,這個方案還是有點靠譜呢,你說呢?
Orignal From: 來自星星的3D打印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