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美媒:輻射無處不在,但遠低於可致傷害水平

導語:剛剛發瞭一篇文章《媳婦懷孕瞭,他挨傢挨戶要求鄰居停用WiFi》,有網友表示贊同,稱拋開WiFi有沒有輻射,輻射有多大這事不說,能這樣做到可以算上是位好丈夫。其實我們都知道在我們身邊輻射無處不在,但遠低於可致傷害水平。

你是否認定放射性非常少見且非常危險?我們來看看廚房:香蕉裡的鉀有放射性;巴西堅果的鐳含量是其他食品的1000倍;各種調味料接受過輻射以便防菌防蟲防變質;微波爐裡有釷,煙感器裡有镅。

環顧整幢房子,貓砂、香煙、土磚、花崗巖等都在對你進行輻射。你在療養時喝的是純天然礦泉水嗎?宣傳冊上有沒有提到溫泉的水溫來自鈾燃燒?

美國《華爾街日報》4月12日刊登文章盤點關於輻射的現實,稱輻射無處不在。你的貓有放射性,你的狗有放射性,你的親朋好友都有放射性,因此,你也有放射性。每當你和另一個人靠近,你們就會相互輻射。

不過也有一些令人欣慰的事情。

放射性的根源是一個原子違背萬有引力定律而釋放出兩種粒子和一束γ射線。過量攝入γ射線就像惡性曬傷,會造成皮膚損傷和患癌風險增加,但那些粒子太大,根本無法穿透我們的皮膚,也就是說它們要被吞入或吸入才會造成損傷。因此,核事故中真正可怕的不是放射塵而是熔毀——堆芯燒穿地面,滲入地下水。那會引起農業災害和最好不要吸入的放射性塵埃。

令人欣慰的事情就在於“過量”一詞。我們並沒因為放射性毒害或由此帶來的癌癥而每天大批死亡,這是因為同所有毒物一樣,置人於死地的不是特定原子而是劑量。放射性造成損傷所需的劑量大大超過我們認為的水平。

文章稱,聯合國花瞭25年時間調查切爾諾貝利災難,確定有57人在事故本身過程中死亡(包括28名應急工作人員),有18名傢住附近的兒童在隨後幾年中因飲用瞭受污染奶牛產下的牛奶而死於甲狀腺癌。簡言之,人類歷史上最可怕的核災難造成瞭75人死亡。

有人認為這個數字太保守,但這種看法得不到數據的佐證。

除此之外關於輻射之害的最全面數據是美日對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幸存者的聯合調查研究。人們原本預計,幸存者會飽受腫瘤和白血病之苦,其後代會有一定比例的遺傳性畸形。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研究人員埃文·杜普爾得到的結論是:“患癌風險相當低,比公眾預計的要低。”

就2011年福島核電站災難而言,據普遍估計,現場工作人員的患癌風險上升瞭1%,核電站周圍居民患癌風險的上升則難以察覺。想想我們從1945年以來懷有的強烈核恐懼與風險上升幅度——從0%到1%——之間的差距吧。

關於人與輻射的真相是:沒有理由擔心核電站熔毀和機場掃描安檢。不用擔心那些有放射性的日常用品。以科學的標準來看,普通美國人每年受到620毫雷姆的輻射,其中一半來自本底輻射(包括宇宙射線和自然界中天然放射性核素發出的射線——本報註),這個數字要達到10萬毫雷姆才讓人感到不安。

對“放射性”做出定義的居裡夫人曾建議:“現在該加深瞭解瞭,這樣我們的恐懼就會減輕。”



Orignal From: 美媒:輻射無處不在,但遠低於可致傷害水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x0z7blog01 的頭像
    x0z7blog01

    x0z7blog01的部落格

    x0z7blog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