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委昨天發出通知,要求本市部分高校從今年秋季起啟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依據新出臺的《上海市大學英語教學參考框架(試行)》要求,對於大學生的英語能力考核,應基於學生課程表現的學業成績考試,而非學生無需經過課程學習的語言水平考試;而且,用同一張卷子來測試不同專業學生並不符合專門用途英語教學理念。這意味著,多年來施行的四、六級或將淡出大學生英語考核體系。
學術聽說讀寫加強
據悉,改革後的上海高校大學英語課程體系由過渡課程、核心課程和選修課程三類課程組成。
過渡課程是主要為英語水平較低的新生補基礎而設置。
核心課程分通用學術英語課程和專門學術英語課程兩類。通用學術英語課程主要培養跨學科的學術英語能力,課程包括學術聽說、學術閱讀、學術報告展示和學術寫作等,為必修性質。專門學術英語課程側重於特定學科的詞匯、句法、語篇、體裁和交際策略的教學,如法律英語、醫學英語、計算機英語、海事英語等。
選修課程主要指培養學生通曉本專業國際規則、培養他們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容忍態度,以及本民族認同感的通識英語課程,如英美社會與文化、科學發展與倫理、哲學與批判性思辨、學術中跨文化問題和英語公眾演說等。
設立兩個能力等級 根據改革目標,本市高校非英語專業本科生的英語掌握能力將有一定的提升。大學生完成英語教學課程後,設定為兩個能力等級“一般級”和“較高級”,即使是 “一般級”,大學本科畢業生“聽”的能力可達到“能聽懂語速一般、發音比較標準的短篇學術講座和專業講課;能將大意或重點記下來,就此能寫簡短的小結;能就講座中沒有聽清楚的主題和大意進行提問和回答”。“寫”的能力可達到“能寫較短學術文章,運用如定義、分類、舉例、原因分析、比較和對比等方法;能就專業相關的話題寫一篇文獻回顧;瞭解學術寫作中的剽竊概念,並能用簡單的方法避免自己寫作中的剽竊”。
Orignal From: 不要四六級啦? 上海今秋啟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