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會診電子職業病:電腦椎、鼠標手、老頭腰...

微博控、網購控、遊戲控……鼠標手、手機肘、電腦椎……

在“人際交往”逐漸變成“人機交往”的現代社會,都市白領和新鮮潮人們陪伴電腦、手機的時間往往比與傢人、朋友在一起的時間都多。上班時間,他們在網絡上工作、交流;工作間隙,一遍遍刷新微博、打開空間;下班途中,智能手機iPad、PSP一刻不閑;回到傢中,網購血拼繼續奮戰……

不知不覺中,人們漸漸生出一張張表情淡漠的“屏幕臉”;也是不知不覺中,你是不是偶爾會感覺手指麻瞭、手腕僵瞭、脖子酸瞭、腰椎疼瞭……這些由電腦和手機帶來的新“電子職業病”,正將目標從中老年轉移向年輕的都市白領。

對號入座,你是否也經常有以下癥狀?

“電腦椎”

1.上肢麻木無力、頭昏,手指疼痛。

2.頸部疼痛、僵硬、頸部肌痙攣、頸活動困難。

3.手部無力、沉重感、持物不穩、震顫麻痹等癥狀。

4.頭暈、頭痛、肩周活動受限。

“鼠標手”

1.操作電腦時手掌麻木、食指在拖動鼠標時容易抽筋。

2.腕關節腫脹、手部動作不靈活甚至無力。

3.患肢手撓側三個半指(姆、食、中指和環指撓側)有麻木、刺痛感覺。

4.嚴重者夜間加劇,刺痛和灼痛可向手指末放射,當工作後手溫升高或操勞過久疼痛加重。

“老頭腰”

1.腰部持續性鈍痛,平臥位減輕,站立則加劇。

2.下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感,少數患者下肢發涼,並行走困難。

3.嚴重者大小便異常。

如果你也是電子產品依賴者,如果你有一條甚至多條符合以上癥狀,那麼,請格外當心你的骨骼健康。如何預防和治療?請看本期專題報道《會診電子職業病》。

文/重慶晨報記者 趙君輝 實習生 程卓

如果你的右手背比左手背高

對不起,你可能得瞭“鼠標手”

會診電子職業病

鼠標手

請將您的左手和右手伸出來,放在同一平面下比較一下,您是否發現您的右手背要比左手背稍高一些?您是否發現,您的右手拇指已經往外翻?如果有,說明您可能患上瞭一種現代文明病———“鼠標手”,即醫學上稱之為的“腕管綜合征”。

從前的小齊可是個遊戲狂人,不管是前段時間最火的網絡遊戲《傳奇》,還是最近的dota,他一個都不放過。在網絡世界裡沉迷瞭兩年的小齊,最近他的手越來越不聽話瞭,食指和中指經常會疼個沒完。每當手握鼠標的時候,不適癥狀就更嚴重瞭。

不隻是小齊,還有天天面對電腦的白領以及經常打遊戲的青少年,有時會感到手掌發麻,或者食指在拖曳鼠標時容易抽筋,這些癥狀都是“鼠標手”。

手指皮膚變厚或是征兆

手外科專傢認為,經常反復機械地點擊鼠標,會使右手食指及連帶的肌肉、神經、韌帶處於一種不間歇的疲勞狀態中。而這些神經、肌肉和韌帶在手掌根部都要通過一個管腔,即腕管,因此,“鼠標手”在醫學上也被稱之為“腕管綜合征”。

發生“鼠標手”的原因就是人們長時間的使用鼠標、鍵盤,沒有適當的休息、活動,而對手和腕部造成瞭損傷。由於日積月累地使用電腦鼠標和鍵盤,使有些人的手指關節和腕關節常常莫名其妙地發生疼痛,甚至發出輕微的響聲,並且牽動著手臂、肩膀,讓人感到疼痛、麻木。

從外觀上看,患“鼠標手”人的手指皮膚會變厚,有時還會在睡夢被疼痛驚醒,嚴重時甚至不能扣扣子,不能拿筆。

女性發病率為男性3倍

周麗娟是一名普通文秘,每天忙於寫各種材料,敲字數以萬計。然而前兩天,她卻“罷筆”告假瞭。原來她的手腕、拇指、食指及中指疼痛難忍,很快便被醫生確診為患上“腕管綜合征”,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鼠標手”、“鍵盤腕”。

患者多為一些需要長時間或不斷重復活動腕關節及上肢的工作者,特別是電腦工作者,以年輕人和女性居多。有數據顯示,大約每100人中就會有5-10人有不同程度的腕管綜合癥,其中女性是最大的受害者,其發病率比男性高3倍。

王仁忠解釋說,這是因為我們的手腕中央有兩條肌腱,之間有一條正中神經,這個地方相當狹窄,像一條隧道,稍微腫脹,神經就受到壓迫,造成手掌發麻,主要是在拇指、食指、中指及無名指靠中指那一側,若置之不理,嚴重的可能演變成拇指無力及基部肌肉萎縮。由於女性的手腕管通常比男性小,腕部正中神經就更容易受到壓迫。

指導專傢:王仁忠,重慶市第三人民醫院骨科主任醫師

健康推薦>

預防“鼠標手”,打字時請手腕懸空1.5厘米

鏈接>

鍵盤腕:因為長期從事電腦打字工作敲擊鍵盤,導致手腕、拇指、食指及中指的麻木和疼痛。長期操作電腦者應將腕部墊起,避免懸腕操作,並適當休息。

手機肘:即“肘管綜合征”。當人們每天接打手機、發送短信的時間超過四個小時,手臂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時,就容易造成神經牽拉受損,變成“手機肘”,所以,打電話時應盡量使用耳機,避免手臂長時間彎曲,打完電話後應進行適當的活動。

中醫按摩操

鼠標手雖然不是什麼大病癥,但卻多多少少的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簡單幾招中醫按摩,幫您防治鼠標手。

1.預備式

取坐位,腰微挺直,雙腳平放與肩同寬,左手掌心與右手背重疊,輕輕放在小腹部,雙目平視微閉,呼吸調勻,全身放松,靜坐1~2分鐘。

2.捏揉腕關節

將健肢拇指指腹按在患腕掌側,其餘四指放在背側,適當對合用力捏揉腕關節0.5~1分鐘。

功效:疏通經絡,活血止痛。

3.合按大陵穴、陽池穴

將健肢拇指指腹放在患腕大陵穴,中指指腹放在陽池穴,適當對合用力按壓0.5~1分鐘。

功效:疏通經絡,滑利關節。

4.按揉曲池穴

將健肢拇指指腹放在患肢曲池穴,其餘四指放在肘後側,拇指適當用力按揉0.5~1分鐘。以有酸脹感為佳。

功效:調節臟腑,活血止痛。

鼠標是現代人每天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簡單教你幾招,避免“鼠標手”找上門。

1.購買鼠標時,最好選用弧度大、接觸面寬的,有助於力的分散。你可以選擇根據人體工程學設計的鼠標,能相對減輕長時間使用時身體的疲勞程度,避免產生肌肉勞損的癥狀。

2.使用鼠標時,手臂不要懸空,以減輕手腕的壓力。移動鼠標時不要用腕力而盡量靠臂力,減少手腕受力。

3.電腦桌上的鍵盤和鼠標的高度,最好低於坐著時的肘部高度。屏幕及鍵盤應該在正前方,椅座的高度應調到手肘呈近90度彎曲﹐手指能夠自然地架在鍵盤的正上方位置。

4.打字時應保持手部、腕部與前臂平直,手腕不要壓在桌子上,以免壓迫腕部神經,應懸空1.5厘米左右,即使使用腕墊,也不要把全部的力量用上去,否則會強迫手指的肌腱用力。

5.用熱水泡手。下班回傢後用熱水泡泡手,二三分鐘即可,能有效促使血液循環。另外,如果出現瞭疼痛現象,可以貼點止疼的藥膏,有消腫、止痛的作用。

由於便攜、配置不斷升級等原因,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越來越受年輕人的青睞,不少人的傢裡和辦公室甚至都隻配備瞭筆記本電腦。不過,據專傢介紹,由於在人體工學設計上存在的缺陷,便攜式電腦比臺式電腦更易引發肌肉骨骼疾病。

會診電子職業病

電腦椎

陳東方是一傢網站的廣告專員,平日裡的工作就是坐在電腦前把客戶要求的廣告放到網上,以便讓每一個前來瀏覽網頁的人都能順利看到。雖說這個工作算得上是熟練工種,但卻一刻也離不開人,自然也就離不開電腦,每天坐在電腦前至少8小時。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他的脖子就常常會發酸,總感覺挺僵硬的。

陳東方開始也一直也沒當回事,畢竟還年輕,才20多歲,總想著睡上一晚就能休息過來。可到瞭去年年底,他控制鼠標的右手以及延伸上去的右肩開始疼痛,而且嚴重時,手指和腿都會發麻、不能動彈。再到後來,他甚至出現瞭頭暈、惡心的癥狀。到瞭醫院看病,醫生說他這是頸椎老化的表現,而在以前這樣的病癥隻在40歲以上的人群才會出現。

最小就診者不到10歲

醫生發現,現在頸椎病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很多年輕人都會患上各種各樣的頸椎病。長時間在電腦前工作的辦公室白領和沉溺於電腦遊戲的中學生患頸椎病的幾率逐漸上升。並且病友的職業還在擴大,IT員工、會計師、記者甚至學生等等,都成瞭頸椎病新一族。據有關專傢介紹,該病的發病年齡日趨變小,最小的就診者還不到10歲。

“電腦椎”主要是因為長時間面對電腦、低頭工作,使得頸椎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造成頸椎生理曲度改變及頸部肌肉慢性勞損而造成的,出現頸部酸痛、僵硬、活動受限等癥狀。

便攜電腦致頸部過度前傾

專傢介紹,便攜電腦的屏幕與鍵盤之間距離太近,使用者僵著脖子低頭看屏幕,頸椎、項韌帶、後縱韌帶都處於高張力的牽拉狀態,時間長瞭可能會造成頸肌肉損傷。如果將機器抬到眼睛適合的位置,又可能造成肩膀和手臂肌肉勞損。這就是人們平常所說的頸椎病、腰椎病、肩周炎。

第三軍醫大學大坪醫院脊柱外科主任趙建華教授說,便攜電腦屏幕較小且沒有支撐點,使用者多將其放在腿上,看電腦時脖子過度向下前傾,頸部胸鎖乳突肌持續收縮才能保持頸部前傾狀態,長此以往肌肉處於慢性充血狀態,時間長瞭就容易導致頸肌筋膜炎,誘發頸椎病。趙建華教授提醒,使筆記本電腦一定要註意保持正確坐姿,頭部與屏幕保持適當距離,並註意定時活動頸部肌肉,以預防頸椎病的發生。

指導專傢:趙建華教授,第三軍醫大學大坪醫院脊柱外科主任

時尚與健康如何兼顧?

平板電腦比臺式電腦更傷頸椎

健康推薦>

頸椎保健操

第一節:自然站立,雙目平視,雙腳略分開,與肩同寬,雙手叉腰。

先將頸部緩慢向左側屈,停留片刻,再緩慢向右側屈,停留片刻,反復做5~10次。動作要舒緩。

第七節:低頭含胸,兩臂在胸前交叉,盡量伸向對側,左臂在上;然後挺胸,兩臂展開盡量外旋,肘屈曲與肩相平,同時頭頸向左旋轉,眼看左手,停留片刻。然後,反方向做同樣動作。



Orignal From: 會診電子職業病:電腦椎、鼠標手、老頭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x0z7blog01 的頭像
    x0z7blog01

    x0z7blog01的部落格

    x0z7blog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