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視新聞、@人民日報等多傢權威媒體官方微博曝光,稱一種利用假冒商場、快餐店的免費WiFi的騙術正在流行,通過這種方法,用戶手機中的網銀可以很輕易地被盜用。而揚城一市民最近就遭遇瞭銀行卡上的錢不翼而飛的怪事,警方懷疑與其在公共場所使用免費WiFi有關。警方提醒,不熟悉的免費WiFi,還是應量不要“蹭”。
【市民遭遇】
網銀被盜用,6萬剩500塊
U盾、銀行卡均在手,賬戶還綁定瞭手機短信,密碼也沒丟失……銀行卡上的錢卻不翼而飛瞭。近日市民小明(化名)就遭遇瞭這麼一件蹊蹺事。69筆“隱形”交易記錄,讓他賬戶上的6萬多元,在兩天內僅剩500塊。
由於平時做生意需要,小明的手機上裝有某銀行的手機終端軟件,也開通瞭相關的短信提示服務。1月27日當天,小明去銀行取錢,一查餘額卻大吃一驚:自己卡上原本有6萬多元,此時卻隻剩下瞭500多塊。
小明當即報瞭警。警方調取的銀行資料顯示,從25日到26日下午,小明的這筆錢分69筆被人盜刷。
經調查,小明的錢是通過3個第三方交易平臺“溜走”的,其中最大的一筆消費記錄為4000多元。銀行的工作人員發現,小明的手機還被騙子做瞭手腳,收短信的功能被屏蔽,因此這兩天裡的所有交易記錄,他壓根都沒有收到短信提示。
在與第三方交易平臺客服聯系後,警方得知,小明的錢大多被用來充話費、購買遊戲點卡等虛擬消費。
目前警方已對此立案調查,初步懷疑可能與小明使用公共場所的免費WiFi有關。
【本報揭秘】
假WiFi15分鐘可盜取信息
昨日,記者就此采訪瞭揚州警方專業人士。據介紹,這種騙術的成本並不高,一臺Windows7系統電腦、一套無線網絡及一個網絡包分析軟件,設置一個無線熱點AP,就可以輕松地搭建一個不設密碼的WiFi。
“現如今公共場所免費WiFi鋪天蓋地,市民很難分辨哪個賬號是不法分子搭建的。如果不慎使用瞭,不法分子隻需15分鐘就可竊取手機上的個人信息和密碼,包括網銀密碼、炒股賬戶密碼、信用卡賬戶密碼等。”警方介紹。
據介紹,利用WiFi竊取他人信息,主要有三種手段:
手段1以假當真:把正當網站的地址“綁架”到自己的非法網站上。使用者輸入的網址雖然沒錯,但登錄的卻是一個仿真度極高的假網站。
手段2半路攔截:不法分子還可以依靠軟件截獲網絡數據,再通過分析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破解來獲得賬號和密碼。
手段3偷梁換柱:有些“菜鳥”黑客破解不瞭用戶的賬戶密碼,卻可以通過陷阱WiFi截獲受害人轉賬的接收賬戶,改成自己的賬戶,就能收到受害人的轉賬。
【防范支招】
陌生的免費WiFi別“蹭”
對於這些新出現的騙術,該如何防范?專傢建議,市民最好不要在任何陌生的網絡中使用賬戶和密碼,另外要給手機安裝好防火墻、殺毒軟件,設置密鑰、數字證書等。
此外,對於不確定的無線網絡,不要老是“蹭為上策”,可以先咨詢工作人員,確保安全後,再進行連接。
Orignal From: 蹭WiFi蹭出大麻煩,男子看餘額後淚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