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下班還是留下來再加會兒班?該運動瞭,但是該去會所,還是在傢做瑜伽?是選第一個項目還是第二個?團購還是不團購?提交報告還是改改再提交?最常見的:點菜時,點這個還是那個...這就是所謂“猶豫病”。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或者碰到過不少這樣的人?(旁白:問號能少點嗎!)
是吧,光看著都抓狂瞭,所以想必你也同意:在選擇中過分猶豫不前是個壞習慣。這個習慣不僅破壞個人形象,還浪費幾乎所有人的時間。因為需要我們做決定的事,並不都是像求職or婚姻之類的,一念之差會左右人生的大事,更多的其實是一些微不足道的、高頻率發生的小事。如果你在這些無數的小細節上磨磨蹭蹭,會讓你每天都比那些有決斷力的人落後很多——不,不是每天,應該說“每時每刻”。所以,接下來效率天階教你如何提高選擇效率,降低做決定的成本。
首先,這是個心理問題。看看你是不是有這些心理,它們是猶豫病的五大“病因”:
情況1:完美主義傾向;這個選擇不完美,那個也是,也許會有更好的。怎樣選結果都不能使你滿意,於是”拖拖拉拉“是你的特色,非要到最後關頭,否則你一直在糾結。拖拖拉拉永遠解決不瞭問題,追求完美或者捷徑,反而是繞瞭遠路,更糟糕的是迷失瞭方向。
情況2:害怕選錯風險;任何一個決定都伴隨著風險。可能失敗,可能丟面子,可能招致不滿,可能……
情況3:什麼便宜都想要;是去旅遊還是去購物?每個都這麼有誘惑。
情況4:無責任感;無所謂,反正有人做決定,我聽著就可以瞭。“隨便”是口頭禪。
情況5:缺乏目標;完全順從別人?不舒服。但是我也不知道要怎麼選。
上面的每個心理習慣,都可以造成你做事拖拉、猶豫不前、沒有動力、失去行動力,最後降低效率,錯失機遇。
接下來,找到自己常見的猶豫心理,看看下面的建議:
針對情況1:
修正完美主義怪癖:替換。把“完美,更輕松達成”替換為“穩定的、高產的”,每當到達80分,就停止,緊接著做下一個工作,讓自己成為旁人肯定的效率派,你同樣能得到很美好的感覺。
針對情況2:
給害怕失敗的你:惶恐不安、猶猶豫豫的懦弱形象已經夠失敗的瞭,不管你承不承認,你已經沒有什麼可以失去的瞭。因為你連行動力都失去瞭——所以“水至清則無魚”的下一句是什麼來著?對,“人至賤則無敵”,這才是你反敗為勝的利器。
針對情況3:
別貪。什麼便宜都想占,也要有時間,有能力才行。賣給你一張一定會中500億的獎票,可你連買它的2塊錢都沒有……所以先選能夠把握的,再把想要的作為下一次的目標,就像股票裡常說的,落袋為安。
針對情況4:
別做“虛假的謙遜好人”。如果你總不說自己的意願,無條件的配合他人,那麼不多久,就沒有人重視你的感受,更沒有人需要你。生活在大傢覺得你可有可無的環境當中,漸漸的失去自我和自信。對於效率問題來言,結論就是人人都在浪費你的時間。所以,試著做個痞子,那種不怕得罪人,卻還講點兒義氣的讓人恨不起來的傢夥。
針對情況5:
定個目標。目標對人生有多重要,目標對保持高效行動就有多重要——你隨時可以找到大把這方面的資料,但是腳踏實地,先把今天的“緊急重要事項“完成,就是有目標生活的第一步。試試我們的天階效率手冊吧,它對任務強制性的“四象限”劃分,能幫助你更有目的、更有條理地完成每天的任務。
最後,效率天階不得不提醒,在高頻率的實踐中改善過度猶豫不決的行為,才是對抗老習慣的最有效、最快速的辦法。所以堅持個幾天,有意識的正在各種小事都試試上面的建議,進行改善猶豫癥的強化訓練。
但願本文能夠幫你提高效率,節約做決定的成本。
Orignal From: 下班還是再加會兒班“猶豫病”的五種病因及解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