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向太空的動物敢死隊:太空第一狗被嚇死

本周初,伊朗第二隻太空猴“吉利”搭乘航天器飛入太空成功返回地面。這是伊朗近年來第三次將猴子送入太空,如果說今年早些時候的第二次發射成果備受“假猴”傳言困擾,那太空猴“吉利”無疑為伊朗的“火箭送活猴上太空”事業畫上瞭一個差強人意的句號。從太空回來以後,被捆綁在座椅上的吉利向外張望,接受伊朗人的掌聲、歡呼以及“國民英雄”的美譽。殊不知,這隻猴子隻是近百年來千千萬萬位“動物航空員”中有幸活下來的一位。讓我們回顧那些為瞭人類的太空事業而壯烈死去的“動物航空員”。

一千個“動物航空員”,一千種壯烈死法

第一階段:出師未捷身先死

前蘇聯科學傢愛把狗送上太空,美國科學傢則更熱衷於讓猴子成為“太空先鋒”。不幸的是,大多數美國“太空猴”都在早期的太空實驗中魂斷九霄。

1948年6月11日,帶著美國人民的希望,獼猴“艾伯特一世”隨“V-2遠程火箭”發射升空,但不幸的是,這隻獼猴在飛行途中死於窒息。“艾伯特一世”連看到機會的機會都沒有,可謂出師未捷身先死的第一猴。

1949年9月16日,獼猴“艾伯特三世”搭乘的火箭在升空到一萬米時發生爆炸,導致“艾伯特三世”屍骨無存,此後,美國科學傢又先後將“艾伯特四世”、“艾伯特五世”兩隻猴子相繼送上太空,它們都在火箭發射過程中先後遇難。美國宇航局甚至沒有詳細記錄這兩隻猴子的死因。

直到1959年5月28日,獼猴艾佈爾和松鼠猴貝克爾搭乘“朱比特”號火箭飛到瞭距地球480公裡的太空中,並安全返回地球,美國才有瞭第一個能活著返回地球的太空猴。

 

飛上太空的第一個地球生命小狗萊卡

身穿太空服的猴子被綁在坐椅上。

第二階段:進入太空被嚇死

1957年11月3日,前蘇聯成功發射瞭人類歷史上第二顆人造衛星,衛星上搭乘瞭即將飛上太空的第一個地球生命——小狗萊卡。

萊卡在全世界的關註下進入專門為它設計的、火箭頭部的加壓密封艙內,開始瞭太空征程。但不久之後,前蘇聯官方之後公佈瞭萊卡命運的“官方”版本:萊卡完成瞭長達一周的飛行任務,到達離地球1600公裡的高處後死去。

但在2002年,當時的生物醫學傢馬拉山科夫揭示瞭關於萊卡命運的“真相”:其實,萊卡當年剛飛上天沒幾個小時就死於驚嚇和中暑衰竭。

原來,科學傢們在萊卡身體表面和皮下安裝瞭感應器,用來監測它的呼吸和心跳,進入太空後,監測數據會自動傳回地面。萊卡身上的傳感器傳回的數據顯示,萊卡上天不久,心率達到平日的三倍;在生命的最後階段,萊卡承受著巨大的痛楚。

萊卡短暫的太空旅程證明,哺乳動物能夠承受火箭發射後一定的嚴酷環境,為載人飛行鋪平瞭道路。

美國宇航局曾將一隻叫“波尼”的猴子送上太空,以模擬人在太空中的生理反應。順利在太空中飛行8天後,波尼突然感到不適。雖然它很快被運回瞭地球,但一天後還是不治而亡。科學傢發現,波尼的身體上並沒有出現什麼問題,造成其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孤獨”。自波尼事件後,科學傢才開始讓猴子成雙成對地上天。

第三階段:

返回地球難得好死

如果前蘇聯小狗萊卡未被嚇死,那麼等待它的命運其實也很殘酷。在科學傢們收集完感應器傳回的數據後,它將吃完最後一頓含有劇毒的晚餐,然後安靜地死去。

被執行安樂死

聽起來殘酷的安樂死,在當時的情況下是一項“動物福利”。因為在上世紀50年代,人類的太空技術才剛剛起步,科學傢們尚無法預測假如動物上瞭太空會有什麼樣的反應。科學傢也完全沒有把握動物們在安全地到達太空後,能夠安全地把它們帶回地球。以安樂死的方法結束生命,對許多動物來說是身體痛苦的終結。

即使到太空科技發達的21世紀,許多成功回歸地球的動物也要接受安樂死的命運。因為除瞭失重,動物們在太空中還要經受大劑量的太陽和宇宙輻射的考驗。今年5月,俄羅斯一個裝載老鼠、蠑螈等生物上太空進行測試的太空艙周日返回地球,在長達1個月的太空旅程後,大部分被送上太空的動物均因強輻射“壯烈犧牲”。幸運生還的動物也要接受安樂死,然後被解剖、研究及分析。

歸途中被“撞”死

1949年6月14日,美國獼猴“艾伯特二世”終於被送到瞭距地面134公裡高的地方,成功獲得“太空第一猴”的桂冠。返回地球時,火箭的降落傘出瞭故障,在火箭和地面猛烈的撞擊中“艾伯特二世”灰飛煙滅。

著陸後被熱死

1951年9月20日,艾伯特傢族的另一個後代“艾伯特六世”和11隻老鼠一道搭乘空蜂火箭開始瞭航天旅行。“艾伯特六世”和兩隻老鼠搭乘的火箭成功著陸,美國人民歡欣雀躍,但科學傢隨後發現“艾伯特六世”和2隻老鼠在著陸2小時後死瞭。美國宇航局在調查後公佈瞭“艾伯特六世”的死亡原因:因密封艙溫度過高而被熱死。

第四階段:

名利本是身後事,最苦莫過含冤死

計劃在2020年實現載人航天的伊朗今年是航天界的“話題國傢”,一切隻因為他們的航天猴含冤而“死”瞭。

今年2月份,伊朗第二次發射火箭,聲稱已將太空猴送入太空並安全帶回地面。根據伊朗國傢電視臺播放的畫面,發射前一隻身穿太空服猴子被綁在坐椅上,圖像顯示這隻猴子的右眼上方有一個明顯的紅色胎記,還有一圈圍繞頭部的淺色毛發。但這些明顯標記在報道太空艙成功回收、猴子成功返回地球的消息中的猴子身上卻沒有:這隻被伊朗視為“國民英雄”的猴子的右眼上方沒有胎記,而圍繞頭部的淺色毛發也不見瞭。

外媒分析,出現這種情況有兩種原因:其一是伊朗根本沒有發射火箭;其二是伊朗成功發射並回收瞭太空艙,但發現原來的猴子已死亡,伊朗羞於承認任務失敗便用另一隻活猴代替。

如第二種猜測成立,那麼這隻為航天事業犧牲的猴子比起史上其他犧牲者都不幸,不說青史不留名,連存在過的痕跡都被抹去瞭。

減少動物宇航員

犧牲的三個準則

從失敗的經驗中,俄羅斯、美國和中國的科學傢們在動物選擇、訓練上都總結出瞭自己的準則,以期減少動物宇航員的無謂犧牲。

“小雜種”母狗最合適

俄羅斯在挑選太空狗時,選擇的幾乎都是“小雜種”狗。第一個原因是太空艙比較狹窄,火箭載重量也小,太空狗的體重不能超過6公斤,身高不能超過35厘米,“小雜種”狗更適合。第二個原因是“小雜種”狗對環境適應力強,更易在太空中生存下來。

相對於公狗,母狗也更合適。公狗耐不住性饑渴,難於管理,優秀的母狗就有機會加入俄羅斯的太空狗隊。在這種情況下,母狗萊卡才有機會成為“太空第一生物”。

心理健康比體格更重要

要承受太空中異樣的外在環境、難以想象的孤獨,太空動物的心理素質非常重要。小狗萊卡正因為心理素質不過關,最後才被嚇死的。

1961年1月31日,美國黑猩猩哈姆在接受250多個小時訓練後進入太空,它的任務就是看到儀表盤上閃藍光時扳動拉桿。在太空艙進入太空後不久,心理素質過硬的哈姆鎮定自若,順利地扳動瞭拉桿,讓太空艙成功地降落在海洋裡。

按宇航員標準訓練動物

如今,科學傢在訓練“動物宇航員”時,完全是按照選人類宇航員的標準來的。中國1966年上天的小狗“小豹”和“珊珊”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上天前,“小豹”和“珊珊”要走“獨木橋”,鍛煉平衡能力;被捆綁在木板上不斷翻轉,增強抗眩暈的本領;捆在震動器上,預先溫習火箭發射時的強烈震動;裝進小鐵箱,用離心機高速旋轉……

記者手記

它們讓浩瀚的宇宙不再寂寞

動物宇航員的犧牲史實際上也是人類的技術成長史。正是通過這些血淋淋的犧牲,人類才能夠以最小的代價進入太空、登上月球、繼而向火星和外太空發起挑戰。它們是人類的英雄。

如今,技術發展讓動物們獻身於人類航天事業的幾率大大降低,但航空業的發展依舊離不開動物。猴子、猩猩、狗、青蛙、魚、老鼠……將幫助我們解決有關人類探索更遠太陽系可能遇到的一些難題:宇宙輻射對生物的影響、哺乳動物在失重狀態下的生育模式、火星的重力環境與地球的相似性……

我們不應該忽略這些還在為人類太空事業做貢獻的特殊宇航員,因為正是它們揭示瞭生命的美麗、讓浩瀚的宇宙不再寂寞。



Orignal From: 飛向太空的動物敢死隊:太空第一狗被嚇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x0z7blog01 的頭像
    x0z7blog01

    x0z7blog01的部落格

    x0z7blog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